前言
当角落里闲置的书籍再次翻开扉页,当积尘的篮球再次在球场跳跃——“旧物生辉,益企童行”大型园区公益义卖活动已圆满闭幕!
活动于6月26-27日开展,由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工会与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龛生物”)发起,携手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乐予捐助服务中心、善淘buy42慈善商店共同举办。
这是大众爱心的接力、社会责任的践行,更是一次园区伙伴们为西部孩子点亮希望之光的温暖旅程。截至义卖结束,益园文创基地近10家科研企业/机构、数百名员工参与其中,累计募集各类物资近万件,设立了10个义卖摊位。本次活动中捐赠的物资及义卖善款将全部定向支援西部山区教育建设。
企业温度,社会责任
近年来,华龛生物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例如:2024年9月,实地到访甘肃省庄浪县史坪小学开展助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与生活物资等切实帮助,并进一步在当地开展了助农活动......
华龛生物联合创始人&CEO刘伟博士率先垂范,始终以知行合一的态度躬身力行于各项公益事业,以深切的感召与激励,持续号召并汇聚团队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融汇涓涓善意,传递向善暖流,持之以恒地践行着公益初心。承载着这份日益深厚的公益积淀与广泛的社会认同,华龛生物正式创立了「龛益行」公益品牌,标志着公司以系统性、品牌化方式深化社会价值贡献的新里程碑。
“旧物生辉,益企童行”作为品牌成立后举办的首场公益活动,再次聚焦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活动动员期间,园区企业纷纷积极响应,加入成为“公益合伙人”,和华龛生物一起搭建爱心桥梁,以“直接捐赠”&“现场义卖”两条主线推进,力求让闲置物品实现价值最大化,希望为孩子们的成长带去一份助力。
直接捐赠:
除了闲置的书籍、文具、体育用品,还有全新的便携水杯、笔记本等。每件物品都承载着园区伙伴们的真挚心意,这些闲置物品经过整理后,将通过慈善机构去向西部山区,丰富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物资。
现场义卖:
主办方还从中整理出了不适用于孩子们直接使用,但具售卖价值的闲置物品(例如小家电等),在活动日搭建起充满特色的企业爱心摊位进行义卖。将此类物品转化为善款,进而用于助学。众多员工志愿者化身义卖售货员,热情投入助力爱心传递,大家不仅慷慨捐赠,还在义卖中积极选购,让每份爱心都找到了新归宿,发挥出新价值。
活动郑重承诺并践行了透明闭环流程,各企业所得善款自愿公对公捐赠至乐予基金,乐予基金将公示善款流向,保障了活动的公开透明;现场未售出物品,将由善淘buy42慈善商店后续代为售卖,确保所有物资都能物尽其用。
结语
首发展集团工会联合华龛生物,号召公益组织共同协调,园区企业积极响应、众多员工深度参与,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彰显出科技园区生态中的企业温度和社会责任担当。
活动不仅为教育公益提供了助力,也为环保事业贡献了力量。大量闲置物品得以重新流通,实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践行了绿色低碳理念,为地球减负,为公益加分。
活动的最后,华龛生物联合创始人&CTO 鄢晓君博士也总结了华龛生物开展公益活动的初心与未来方向:“华龛生物以‘惠及更多患者’为企业使命,在推动三维细胞智造技术发展,提升细胞治疗药物生产质效、降低生产成本来践行这一愿景的同时,也以公益活动为载体,通过更多实际行动,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华龛生物将持续关注社会的更多需要,积极拓展、组织更多公益项目,与更多‘公益合伙人’携手同行”。
关于「龛益行」
「龛益行」是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公益品牌。龛,是容器,更是灯塔——“以科技为龛,守护生命;以公益为光,照亮希望”。
我们立足生物科技前沿,贯彻企业发展初心落实于公益行动,聚焦医疗普惠、人才教育、生态可持续等领域。通过资源捐赠、科普教育、社区行动等方式,践行“科技向善”的初心,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生命,助力构建健康、平等、可持续的社会生态。
华龛生物以「龛益行」为桥梁,携手员工、合作伙伴与社会力量,共筑生命关怀的“公益圣殿”。
关于「北京乐予捐助服务中心」
北京乐予捐助服务中心是一家专注于青少年教育和环境治理服务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拥有丰富的公益活动组织经验。
机构成立于2017年05月,是北京市公益领域社会服务机构第五联合党委书记单位。
机构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以开展全人教育,促进教育均衡,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政府、企业、青少年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
关于「善淘buy42慈善商店」
善淘buy42慈善商店是中国首家连锁慈善商店。
致力于打造一个基于慈善商店的社区公益生态,促进全纳融合、绿色环保、人人参与公益的公民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以让有温度的慈善商店走进中国的每一个社区为使命。
“每一个都有价值”——鼓励人们将闲置物品捐赠给善淘进行义卖,收入用来支持融合就业团队的可持续运营、社区营造公益项目,也会直接给特困群体做赠予同时,希望创造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公共空间,在这里,无论是捐赠、购买或是担任志愿者都是在参与公益,让公益成为大家的生活方式。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