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春论文写在绿水青山间 北科天院学子赴浙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8-11 14:47:10来源:网络综合

为践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青峦织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校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于2025年7月奔赴浙江安吉、杭州萧山,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以“办实事、求实效、促真知”为导向,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沃土,签约共建、创意赋能、助农兴产,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乡村振兴“青春答卷”!

溯源“两山”,共建擘画新篇

在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实践团通过沉浸式学习余村二十年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生态蝶变历程,深刻领悟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震撼于“绿水青山”带来的巨大能量,实践团迅速行动,深度研策,完成《青山铺富路,碧水润民心——余村“两山”转化实践研究报告》,提炼生态价值转化“余村样本”。

红绿融合,智力赋能乡村

在红色老区老石坎村,实践团感悟生态立县与革命精神传承。聚焦人才与产业振兴,达成共建“茶园研学+乡村治理+双创孵化”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承诺深度参与当地农技人才培育,助力技能提升与增收。围绕资源对接、科研服务地方等探索校地长效合作模式。

图片1(1).jpg

破解瓶颈,青年方案突围

针对章村镇休闲旅游发展的交通、生态制约,实践团迅速策划制作《诗画章村·源享畲韵》宣传片,提升“源头、畲族、高山”品牌力。提出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化农旅融合建议,并深度参与村企项目,设计“畲香源”大米包装,成功指导开通20余家农产品线上店铺,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焕活非遗,匠心触网生金

深入畲族村落,实践团学习传统技艺,创新制作融合红色记忆的“红韵香囊”,提炼文化卖点。手把手辅导村民开设运营20余个手工艺品网店。倡议推动畲族纹样向“时尚符号”转化,探索“产学研用”激活非遗新路径。

图片1(2).jpg

千年新韵,定制文旅蓝图

于萧山楼塔古镇,实践团探寻千年文脉,精心编撰《千年楼塔·人文之旅》宣传手册,助力文旅资源推广,坚定持续参与古镇振兴的信念。

本次实践是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团队促成多项长效合作,直接助力品牌塑造与电商兴农,提供高质量决策参考。北科天院学子将以此为新起点,心怀“国之大者”,情系乡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乡村振兴壮阔征程中续写青春华章!(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校学生会 )

图片1(5).jpg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