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及乐”10KHz无创脉冲射频男性物理训练器开创物理降敏新方式

 时间:2025-08-01 15:28:44来源:广告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探索男性节奏训练科学路径,推进神经调控技术日常化

2025年6月21日,由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电生理医学分会换届选举大会暨电生理技术在泌尿男科、尿控领域与盆底疾病诊疗中的新进展交流会”在广州顺利召开。大会聚焦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项目,汇聚众多男科、泌尿、生殖、盆底康复等领域专家,围绕电生理在临床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在本次会议的重点学术演讲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邓春华教授,围绕《男科电生理技术现状与展望》作专题报告,系统回顾了电生理在男性功能调节中的探索进展,并介绍了“电及乐”这一无创脉冲射频技术在男性节奏训练方向的初步研究与临床观察,引发广泛关注。

聚焦技术转化:从术室干预迈向居家训练

长期以来,节奏控制能力不足(包括射精控制困难)影响着部分男性的身心健康与伴侣关系。传统干预手段如药物、外用制剂、行为训练等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普遍存在使用依赖、短时起效、不便坚持等难题。

“电及乐”作为一款创新性居家使用的物理训练设备,应用了源于疼痛治疗领域的脉冲射频神经调节原理,通过无创方式作用于阴茎背部皮肤表面区域,以温和、高频、低能量的电脉冲信号支持用户进行个体化节奏控制训练。其技术原理源于已在多国医疗体系中应用多年的脉冲射频技术,翱翔医疗通过关键参数调校及外部结构设计,使该方案适用于居家训练场景。

会上展示:部分用户反馈训练体验积极

在大会现场,邓教授结合若干临床观察案例,介绍了部分用户在持续使用“电及乐”数周后的体验反馈,包括训练后节奏控制能力提升的主观感受,部分用户报告体验持续时间较以往有所延长,训练依从性与舒适性较高。多数使用者表示过程无明显不适,设备隐私便携,易于坚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反馈来源于用户初步观察结果,并非严谨临床试验。实际体验因人而异,一般需2-6周坚持使用方可观察变化。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从“有创”到“无创”:技术路径正在重塑用户习惯

与传统PRF技术需在医院由医生操作不同,“电及乐”采用无创式设计,用户可在家中独立完成日常训练。此次大会发布的“电生理技术演化图谱”显示,从传统开放手术→射频针介入→无创训练设备,男科神经调控正向更低门槛、更高普适性的方向演进。

电及乐强调科学训练、长期可坚持、不依赖药物或喷剂、也不含刺激性成分,支持使用者通过规律训练建立对刺激反应的自我调控能力。这种方式为希望改善体验质量、提升自信的男性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专家观点:物理训练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点评中,邓春华教授表示:

“以‘电及乐’为代表的无创物理训练设备,体现了电生理技术向日常健康管理延展的潜力,尤其对于希望采取非药物、非侵入式方式进行节奏训练的男性而言,其便利性与可坚持性具有实际意义。”

他指出,未来神经调控与物理训练结合的干预方式,可能为节奏控制类困扰人群提供更系统、更持续的训练支持工具,并期待后续能有更多高质量研究对这类设备的科学机制与使用边界进行深入探索。

创新展望:拓展男科电生理技术应用边界

会议期间,翱翔医疗方面也介绍了“电及乐”技术平台在其他方向的应用前景:作为一项基于10kHz脉冲射频原理的神经调节平台技术,“电及乐”已布局在男性健康、盆底康复、慢性鼻部不适管理、功能性疼痛等多个领域的使用场景探索,并将持续与医院、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临床观察研究。

关于翱翔医疗

翱翔医疗是一家专注于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将复杂、专业的神经调控干预方式转化为简单、安全、易用的居家物理训练解决方案。公司核心产品“电及乐”已完成从医院技术到家用场景的无创转化。

关于电及乐

“电及乐”是一款支持男性进行节奏控制训练的家用物理训练设备,采用10kHz无创脉冲射频技术,通过贴附电极释放温和电信号,以支持使用者提升自我调控能力。产品不含任何药物或麻醉成分,训练周期可个性化制定,适用于日常隐私环境中使用。电及乐的愿景是:以技术服务健康,以训练促进信心,让每位男性实现更理想的两性生活节奏体验。

·免责声明

本文为行业会议资讯报道,旨在传播电生理技术在男性健康训练领域的前沿探索与专家观点。所述“电及乐”设备为家用物理训练器,不用于疾病的治疗、缓解或预防。所有描述数据及用户体验仅为观察性信息,不构成功效承诺或医疗建议。设备实际效果因人而异,建议使用前充分了解产品说明。如涉及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师。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