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挂号怎么操作?”“亲人来电话让转账怎么办?”五四青年节前夕,在广西南宁市北宁社区活动室,社区青春行动“青伴夕阳·伙伴计划”的活动现场,身穿蓝马甲的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正在教老年人如何应对数字生活难题。
启动半年帮助万余名老人学反诈,共绘银龄数字新生活
2024年年底,共青团社区青春行动“青伴夕阳·伙伴计划——蓝马甲行动”正式启动。项目旨在把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力量吸引凝聚到基层治理中来、到助老服务中来,共同打造有效动员整合社会力量进行助老服务的品牌行动,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项目由共青团中央主管、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统筹,由各省级团委联动地方青年社会组织实施,由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蓝马甲行动专项基金提供支持,推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青年参与"的助老服务新模式。
项目以“建立志愿服务队+开展多样化助老服务”的模式开展,由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团队、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等在试点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日常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同步探索创新服务形式。项目将联动全国90家青年社会组织,在15省180个社区,以讲座、驻点、市集等多种形式,从老年群体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有质效的志愿服务。
在贵州,青年社会组织三都水族自治县恒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用民族语言向当地老人讲解常规诈骗手法以及防范措施,并反复提醒牢记“四要”“四不要”等防诈骗要点。
在河南,开封市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通过“智趣抽签”“防骗掷骰子”“健康飞行棋”等小游戏,帮助老人了解、掌握智能手机使用方法、防诈小妙招以及健康常识。
在山东,青州市睦邻公益服务中心的医务志愿者在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为社区老人带来听力义诊活动,现场使用专业听力检测设备,对老年人的听力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检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截至2025年4月底,90家青年社会组织已在180个社区开展助老活动400余场,服务老年人超1.5万人次。
双向奔赴,共同解码数字适老“中国方案”
项目围绕助老有所医(就医科普、公益问诊、乐动健康)、助老有所防(防骗普及、科学理财、网上护航)、助老有所学(学用手机、了解时事)、助老有所乐(文艺体验、手作茶话)等四大服务方向进行开展。同时,项目还联合了高校设立“蓝马甲助老idea实验室”,激发有创意的年轻人、有经验的志愿服务团队、有专业背景的青年社会组织,围绕出行、卫生、就医、购物、紧急看护、使用智能手机等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普遍痛点,结合深度调研,共建一系列“青伴夕阳·伙伴计划”服务导则,提升青年人在助老方面的综合素养,形成“服务-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并持续在全国范围推广和应用。
青年人还通过服务深化代际理解,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青年人表示“更懂得了,要尊重老人的认知节奏”“用老年人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来做志愿服务”“突然理解了自己的父母长辈,生活中和他们相处也变得更融洽”。这种双向互动中,老年人重获社会参与感,年轻人收获价值认同,形成了跨越年龄的情感共鸣。
在天津,青年社会组织宝坻区宝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社区老人正在进行一场跨代际的心灵对话,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倾听与引导下,老人讲述着自己过往的故事和经历,从年轻时奋斗的艰辛,到生活中的温馨点滴,老人们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老人们的回忆,更成为了连接代际之间的桥梁,让青年们从老人们的人生经验中汲取到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疆,石河子白杨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社区老人携手学摄影,简单的摄影技巧介绍后,青年人和老年人一起用镜头,捕捉夕阳下公园的宁静、与老友相聚时的欢乐。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现代社会心理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用音乐架起青年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桥梁。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老年人和青年人一起,用嘹亮的歌声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这种双向赋能,“青伴夕阳·伙伴计划——蓝马甲行动”不仅破解了数字时代的适老化难题,更构建起代际和谐、多方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当老年人与青年人并肩服务,当防骗知识通过广场舞传递到更多社区,这些鲜活的场景正逐渐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关怀与技术文明交相辉映的最佳注脚。
值此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欢迎更多青年伙伴加入“青伴夕阳·伙伴计划——蓝马甲行动”行列,行列,用科技温度弥合数字鸿沟,以青春智慧传承敬老美德。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