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实践赋能非遗传承:追 “锋” 少年志愿服务队非遗体验课走进宁乡社区

 时间:2025-07-24 10:17:56来源:网络综合

为赓续中华文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近日,追“锋”少年志愿服务队在宁乡市煤炭坝社区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体验课。孩子们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接触体验剪纸、活字印刷术与拓印三项千年技艺,在童趣盎然的实践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淬炼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纸跃万象,方寸之间剪春秋

剪纸体验课上,薄纸红宣在孩子们手中翻飞。志愿者俯身教孩子们将红纸对角折出工整的折线,手把手示范握剪的力度,耐心讲解运剪时“转弯要缓、直线要稳”的诀窍,引导大家捕捉生活中灵动的花鸟鱼虫意象。一幅幅质朴鲜活的剪纸作品,不仅凝结着孩子们的专注与巧思,更将乡土深情与千年智慧凝固于方寸之间。

(图为孩子们制作剪纸 杨荣融摄)

字刻光阴,活字重拾墨韵香

活字印刷课堂弥漫着油墨的芬芳。“老师,这些反着刻的字怎么认呀?”一位小同学好奇地指着字模发问。孩子们化身小小“毕昇”,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聚精会神地排版、施墨、覆纸、拓印。当宣纸被揭开瞬间,古诗名句清晰呈现,“哇!印出来了!反的字真的变成正的啦!” 孩子们忍不住惊喜地叫出声来。指尖触摸的不仅是墨迹未干的纸张,更是千年文明的厚重肌理在掌心复苏。

(图为孩子们体验活字印刷术 杨荣融摄)

印染自然,草木为色绘诗篇

植物拓染课堂流淌着自然的韵律。以叶为印,以槌为笔,孩子们轻轻地在素色棉布上排列树叶、花瓣、草茎。志愿者在一旁示范着握槌的姿势:“手腕要稳,力道均匀才不会把叶子敲烂哦。”“哒哒哒”在木槌敲击的节奏里,青绿的汁液顺着纤维晕染开来。”一个小同学举着刚拓好的棉布欢呼,“快看!这片叶子在布上留下印子了”拓染间,千年非遗基因在青痕吐纳中复活。

(图为孩子们一起展示植物拓染的作品 杨荣融摄)

一剪一刻传承千年灵韵,一字一印复现文明密码,一花一叶拓写自然诗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追“锋”少年志愿服务队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不仅是青年学子躬身乡土的生动写照,更是以青春智慧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的创新实践。青年力量让沉睡的非遗在童心中苏醒,在乡村沃野焕发新生,为赓续不绝的中华文脉注入了澎湃而鲜活的青春力量。(指导老师:袁仕远 陈龙雨,通讯员:陈鑫 李思怡)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