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孩子在精心打造的成长环境中探索时,乡村0-6岁儿童正面临隐性的成长差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数据显示,欠发达乡村地区幼儿的认知、动作和社会能力普遍滞后,部分区域发育正常的儿童不足半数。这一差距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影响社会公平与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这一迫切议题,2025年6月20日,“健康童乐园”公益项目邀请张雨绮、姜超走进贵州凤冈,用明星影响力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搭起“传声筒”。
图:各级关工委领导、安利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张雨绮、姜超与贵州凤冈土溪镇官坝幼儿园师生合影
初见物资:一连串“硬核”追问背后的关切
张雨绮和姜超并非第一次关注公益,但聚焦乡村儿童全面发展,这是头一遭。一走进幼儿园,张雨绮和姜超就被满地的物资吸引:平衡木组合式运动器材、营养小超市、儿童全面健康游戏盒子教案、对应课程的绘本书籍……观摩之余,疑问也随之生发。平衡木等器材天天被孩子摸爬滚打,边角处理得够安全吗?营养小超市里的仿真食材是否有异味?孩子咬在嘴里怎么办?心理类教具能帮到有情绪需求的孩子吗?……
乡村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重要”与“被满足”之间,往往隔着具体的行动细节。安利公益基金会“健康童乐园”项目官员吴燕辛指着平衡木解释:“所有运动器材都做了圆角处理,承重测试过200斤,确保几个孩子一起玩也稳当。仿真食材用的是食品级硅胶,无毒无味,还耐摔。哪怕是课堂上使用的投影仪,也考虑到对孩子视力的保护,是护眼模式的。”
图:张雨绮、姜超安装“健康童乐园”物资
项目官员介绍,在国家和政府的帮助下,乡村儿童基本告别“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的生活困境,但五毛零食、手机游戏、无人陪伴的孤独感等发展问题,正在摧毁乡村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智力发育。“健康童乐园”正是顺应乡村儿童成长需求的变化,基于乡村儿童最需要的膳食营养、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健康习惯、安全自我保护五大板块开发而成。
物资的秘密:用课堂种下健康的种子
下午时分,张雨绮和姜超使用《儿童全面健康游戏盒子》教师手册为孩子们讲授起科学护眼知识。类似的教师手册在“健康童乐园”里共有80套,包含200个健康小游戏,每套游戏盒子里都包括了详细的课程指南、教学材料和评估工具,课堂所用到的物资在“健康童乐园”里也都是现成的、配套的。这让乡村幼儿园老师省去收集、研究的过程,提高传授儿童健康知识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成为了老师教学最佳的助攻手。
在课堂上,姜超手持“五感板”向孩子们介绍眼睛的结构,张雨绮带着孩子们念起了护眼儿歌,两个人和孩子们玩游戏体验眼睛的重要性。这也是“健康童乐园”的另一大特点,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玩乐中获得健康成长。通过声光电不同的形式丰富乡村课堂,让科学实验同样走进乡村幼儿园的课堂,对乡村幼儿园的健康课堂进行补充。
图:张雨绮、姜超为幼儿园小朋友讲授护眼知识
当城市幼儿园开展综合素养教育时,“健康童乐园”系统课程和玩教具正为乡村孩子打开健康认知的新窗口——不再是被动接受说教,而是在欢笑中理解健康知识、在游戏中建立健康意识。这正是“健康童乐园”的深层价值:用软性支持激活乡村教育的无限可能,赋能乡村幼儿园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机会。
从疑问到加入:张雨绮和姜超成为“健康童乐园”公益推广大使
当天下午,“健康童乐园”揭牌仪式在贵州凤冈土溪镇官坝幼儿园举行,启动仪式上,张雨绮、姜超从中国关工委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健康童乐园项目副主任于明正、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翔手上接过“健康童乐园公益推广大使”荣誉证书。这是经过一天亲身体验、验证后,对“健康童乐园”的肯定和选择。
图: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翔(左一)、遵义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大忠(左二)、中国关工委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健康童乐园项目副主任于明正(左三)、张雨绮(右二)、姜超(右一)为健康童乐园揭牌
张雨绮对“健康童乐园”公益项目表达高度认可:“健康童乐园项目非常专业,物资自成一套,涉及儿童健康的方方面面,还把学和玩结合在一起,让乡村孩子特别轻松的学习健康知识。”姜超也对本次活动分享感受:“感谢健康童乐园,让我有机会能为乡村孩子们做点事,我也愿意呼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图:张雨绮、姜超参与搭建的“健康童乐园”
在各界支持下,截止2024年底,“健康童乐园”已覆盖20省106县1166所幼儿园和23300户家庭,受益儿童超20万名。一个好的项目如同一束光,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今天的我,明天的你,每一个善意的加入都将为“健康童乐园”注入新的力量。当我们一起携手守护乡村儿童,就是在共同托起整个社会的希望。这份善意的汇聚,终将成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蓬勃力量。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