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西塞白鹭帮困助学社“做一个传递爱的人”

 时间:2024-08-28 14:46:21来源:网络综合

距离会因为相同心绪而变得亲近,善意会因为公益活动而有了出处。西塞白鹭帮困助学社坚守传播爱意的初心,为山区孩子的生活增添意想不到的惊喜,为贫困儿童编织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摇篮。宇宙磅礴,但我们的爱熠熠闪烁。

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社团成员们在每周末前往文萃社区辅导小朋友写作业,小朋友们在这里学习到知识,也收获了一份独特的友情。每周与文萃社区小朋友们的相见,是一周忙碌学习生活中的一抹彩色。在作业辅导过程中,作为志愿者的我们体验了教育的本身——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别人。我们用轻松有趣的故事讲解来由,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解释错题,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得知识。

二、“送暖双桥·爱在社区”

在信息化时代,老年人也不应该被“抛弃”。功能愈加丰富的智能手机,为年轻人带来乐趣与方便的同时,似乎增加了老年人的使用难度,让他们对某些操作较为复杂的功能望而却步。为了使老人们也能“玩转手机”,满足他们对购物、拍摄等技能的需要,社团成立了双桥社区关爱老人手机教学志愿者分队,在每周三的下午以PPT讲解、实操一对一、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给老人们带来手机相关知识,使他们在闲暇时光也能玩玩“年轻人的玩意儿”。

三、“购一纸设计·送一份色彩”

当在贵州支教的学姐邀请小朋友们来设计明信片时,小朋友们会期待赞扬,会害怕不喜欢。在学姐的鼓励下,小朋友们或期待或忐忑地拿起了手中并不完整的彩笔,因为缺乏彩笔的原因,贵州小朋友的画中天空是绿的,海水是红的。可即使从未触碰过缤纷的彩笔,贵州的小朋友依然能用发现美的眼睛和最赤诚的心去描绘世界。

我们把贵州小朋友们的绘画作品制成了明信片,宁波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为他们留言,寄去千里之外的关心与祝愿。“多巴胺”色的信纸,真情流露的文字。在秋日暖阳的轻抚下,似乎宁大学子和贵州小朋友们早在字落下的瞬间跨越了山河,聚在了一起。同时,我们将余下的明信片进行爱心义卖,为贵州儿童送上一点小小心意。物虽有价,但爱心却无价,给自己一份快乐,给贵州的孩子送去一份浓浓暖意,让爱不再闲置。

四、“见字如面·书墨传情”

给孩子们写一封信,不是冰冷疏离的电子邮件,更不是千篇一律的“致李华”,而是一封充盈着温暖人情的书信,用我们的笔和纸跨越山河,给孩子们带去诗和远方。“见字如面·书墨传情”活动给贵州孩子和宁大学子一个纸上相见的机会,让双方聆听最真挚的声音,跨越千里,传递爱意。宁大的哥哥姐姐们在信中祝贵州的小朋友朝暮不往、热烈绵长,生长为温柔而有力量的木權花,春去秋来生生不息。

我们采一抹冬日,编织一簇鲜花;我们捧一冽清泉,托起一条鱼儿。涓涓细流终汇海,小小善举凝大爱。志愿活动,一半风仆仆,一半星辰大海,未必光芒万丈,始终温暖有光。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