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福山区林业局双举“天敌军团” 生物防控守护森林生态安全

 时间:2025-09-05 09:48:07来源:中益综合

近期,烟台市福山区林业局聚焦不同林业有害生物威胁,接连组织专业团队在辖区内重点区域开展生物防控行动,先后释放周氏啮小蜂与管氏肿腿蜂,用“以虫治虫”的生态方式,分别精准防控美国白蛾与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褐天牛,为福山区森林生态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周氏啮小蜂出击,精准遏制美国白蛾。

眼下正值美国白蛾危害盛期,为有效控制其蔓延,福山区林业局启动周氏啮小蜂大规模释放行动。美国白蛾作为典型外来入侵害虫,繁殖能力强且食性杂,一旦爆发,会啃食杨树、法桐等多种树木叶片,严重时可致树木死亡。而周氏啮小蜂是其“专属天敌”,成虫能主动寻找美国白蛾的蛹,将卵产在蛹内,孵化后的幼虫以蛹内营养为食,最终杀死寄主,从根本上抑制美国白蛾种群繁殖。

此次释放工作严格遵循生物防治技术规范。前期,技术人员通过踏查和监测设备,精准掌握美国白蛾发生分布情况,明确重点防控区域;释放当天,选择晴朗无风的白天,工作人员穿梭林间,将装有周氏啮小蜂的“蚕蛹”悬挂于树木2—3米高的枝干上。每个“蚕蛹”可释放约500头周氏啮小蜂,其成虫破蛹而出后,能在1公里范围内高效搜寻美国白蛾蛹。

福山区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工作人员表示,相比传统化学防治,周氏啮小蜂防控更安全、可持续。它只针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蛹寄生,不会伤害蜜蜂、鸟类等有益生物,也不会造成土壤、水源污染,还能通过自然繁殖在林间建立稳定种群,实现长期控害。据悉,本次共释放周氏啮小蜂5万头,覆盖防控面积 0.2万亩。

管氏肿腿蜂上岗,切断松材线虫传播链。

在福山国有林场的松林里,另一场针对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控行动同步有序开展。福山区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数万头管氏肿腿蜂“投放”至林间,精准防控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主要依赖松褐天牛,管氏肿腿蜂则是松褐天牛的“天然克星”。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管氏肿腿蜂成虫会主动搜寻松褐天牛的卵和幼虫,通过蜇刺注入毒液使其麻痹,随后在天牛虫体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以天牛虫体为食,从源头切断松材线虫的传播链。

此次释放工作同样遵循科学流程。前期,技术人员对林区松褐天牛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划定重点防控区域;释放当天,选择气温 25℃左右、无大风的上午时段,避免高温和风力影响肿腿蜂活性。工作人员按照每亩300—500头的密度,将装有肿腿蜂的玻璃释放管固定在松树1.5—2米高的松枝上,预留的管口能让肿腿蜂自然爬出,快速适应林间环境并开展“捕食”。

相比化学药剂,管氏肿腿蜂防控更环保,不会污染土壤和水源,还能维持林间生态平衡。为确保防控效果,后续技术人员将定期回访监测,跟踪肿腿蜂的存活、繁殖情况及松褐天牛种群变化,同时向周边林农普及生物防治知识,引导大家共同参与松林保护。据了解,此次管氏肿腿蜂释放覆盖林区面积达2000亩,是福山区今年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构建综合防控体系,持续守护绿色生态。

下一步,福山区林业局将针对以上两类有害生物的防控情况分别推进后续工作。对于美国白蛾,将持续监测其种群数量变化,根据虫情动态追加周氏啮小蜂释放频次,并结合实施人工摘除网幕、悬挂诱捕器等措施;对于松材线虫病,将结合实施病死树清理等防控措施。通过多举措并行,构建“预防+治理”的立体综合防控网络,全力守护城市绿色生态屏障,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张绪庆 卞晶晶)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