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青护夕阳,归途有光”,为老服务显担当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安宁疗护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西南医科大学临终关怀协会积极行动,其“青护夕阳,归途有光”项目成为协会公益活动的一大亮点。
该项目聚焦为老服务,以“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医学人文与志愿服务专业优势,着力提升老年群体在终末期的生命质量。项目打造了“3+2+3”多元化志愿服务矩阵,涵盖三大志愿服务品牌、两支专业志愿队伍以及三位一体服务协作体系。
从23年以来,临终关怀协会就一直坚守着“照耀生命终章,守护暮年尊严”的理念,在临终关怀和生命教育领域里不断深耕发展,效果斐然。不论是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方面,还是专业志愿队伍组建方面,以及学校内部和社会外界的生命价值观普及都收获喜人,拥有一定影响力,持续像社会各界散发和传递着积极温暖的力量和信仰。
现在,让我们顺着一下从23年至今临终关怀协会走过的道路,追寻他们的剪影,重拾道路上沉甸的硕果。
二、回顾:“公益之路,始于初心”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对生命关怀需求渐长的背景下,西南医科大学临终关怀协会自2023年起,怀揣着“让阳光照进生命最后一段旅程”的宗旨,积极投身各类公益活动。三年来,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且极具意义的项目与活动,在安宁疗护、生命教育等领域不断深耕,成果斐然,为社会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
三、2023:公益起航,奠定基础
(一)养老院慰问:传递温暖,关爱长者
2023年,协会与川蓝疗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学期定期开展两次慰问活动,每次组织不少于30人的志愿者团队前往。活动中,志愿者们精心准备表演节目,与老人进行互动小游戏,例如“击鼓传花”等活动,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欢乐。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世界,还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关爱老人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医院关怀:倾听心声,传递希望
协会至成立以来就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展开长期合作,每周六开展4人制的常规关怀活动。志愿者们与患者耐心沟通,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以朋友或后辈的身份给予陪伴。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提升了沟通与倾听能力,还向患者传递了积极的生命观,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三)生命教育活动:启迪思考,珍视生命
协会举办生命系列观影活动,组织观看《触不可及》等影片,以直观的影视形式引导同学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生死观。开展“死亡咖啡馆”生命座谈会,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对死亡和生命的看法,激发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协会发起爱心捐赠活动,鼓励全校同学捐赠物品给疗养院,为老人送去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增强了同学们对老年群体需求的关注。
四、2024:创新发展,拓展公益版图
(一)养老院慰问升级:多元互动,深化关怀
2024年,协会在川蓝养老院的慰问活动不断创新升级。10月的活动联合爱乐协会,将表演转变为互动音乐教学,让老人们参与其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新增校园物资捐赠环节,吸引了更多学生参与,为老人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支持。这种创新的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加强了学生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爱意予养院”活动:物资捐赠,温暖相伴
协会还开展了“爱意予养院”捐赠物资及养老院慰问活动。该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募集物资,同学们积极响应,捐赠了各类生活用品。志愿者们带着这些物资前往养老院,不仅为老人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还通过陪伴、聊天等方式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怀,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三)“青护夕阳·归途有光”项目推进:专业服务,守护生命
协会重点推进“青护夕阳·归途有光——青年志愿者安宁疗护助老行动”项目。打造“3 + 2 + 3”多元化志愿服务矩阵,“医路相伴”为肿瘤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身心疗愈服务,“情暖夕阳”为养老院老人提供长效陪伴,“生命驿站”传播安宁疗护理念与知识;组建“心灵陪伴志愿队”和“生命教育行动队”两支专业队伍,提升服务的专业性;构建“协会 - 医院 - 养老院”三位一体服务协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 。
五、2025:持续深耕,聚焦多元发展
(一)“青护夕阳·归途有光”项目优化:精准服务,圆梦晚年
2025年,协会在“青护夕阳·归途有光”项目上持续优化。在养老院服务中创新推出“心愿圆梦”特色模块,建立标准化心愿实现机制,通过口头和书面两种方式收集老人的心愿,并尽力帮助他们实现。这一举措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个性化的关怀,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生命有光·成长引航”项目开展:关注学生,赋能成长
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需求,协会开展“生命有光·成长引航:大学生生命教育多维赋能行动”项目。构建“认知 - 体验 - 反馈”多维赋能机制,通过“生命觉醒——打开生命启示礼盒”“生命成长——遇见生命的重量”“生命同行——构建校园生命疗愈所”等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提升心理韧性和应对技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六、三年成果:累累硕果,彰显担当
(一)服务老年群体:成效显著,温暖人心
在三年的公益实践中,协会在关爱老年群体方面成果显著。“情暖夕阳”养老机构长效陪伴计划累计开展大型慰问活动10余场,服务老人415人次,针对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的主题慰问套餐已形成标准化流程,为老人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关怀。“医路相伴”项目服务肿瘤老年患者达260余人,为他们在生命的艰难时刻送去温暖与支持。
(二)生命教育推广:广泛覆盖,深入人心
协会通过“生命驿站”教育传播工程,举办电影观影活动、“死亡咖啡馆”主题工作坊以及安宁疗护和生命教育主题公益活动,广泛传播生命文化。其中,2024年生命系列电影观影活动吸引600余人次参与,“死亡咖啡馆”主题工作坊累计举办12期,安宁疗护和生命教育主题公益活动开展10余场,有效帮助学生和社会大众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
(三)志愿者培养:专业成长,传承力量
协会注重志愿者的培养与发展,建立了两支专业化安宁疗护志愿队伍。通过完善的志愿服务能力培育体系,累计培养核心骨干志愿者27名,325名医学志愿者具备临床沟通、舒适照护、心理抚慰等安宁疗护照护能力,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为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社会影响力提升:荣誉加身,成果丰硕
协会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3年,协会荣获泸州川蓝康复专科医院及川蓝养老院“优秀志愿团体奖”。在学术研究方面,志愿服务相关研究成果产出丰富,包括SSCI论文1篇(JCR分区Q1)、北大核心论文3篇、CSCD核心论文1篇。此外,参与者正向生命观建立率达83%,充分展示了协会活动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的积极作用 。
七、结语: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西南医科大学临终关怀协会在2023 - 2025年期间,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公益活动和项目,在关爱老年群体、传播生命文化、培养专业志愿者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协会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拓展公益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与希望,在公益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构建更具温度的社会贡献力量。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