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理工学院开展非遗传承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2025-08-28 19:38:22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绍兴理工学院“越青艺承”绍兴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实践团走进绍兴市安桥头村、西湖社区等地,走近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美学里的非遗,巧借创新活脉,为文化赋能,书写青年非遗传承的答卷。

穿梭于文化礼堂、社戏舞台、祝福广场,走访手工竹编店,在实地探寻中触摸鲁迅文化印记,拜访鲁四老爷后人,深切感受村居文化里流淌的非遗活力。除了指尖上的竹编艺术,安桥头村的“祝福”,是浙东民俗文化的鲜活代表,如今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时,村书记详细介绍“祝福”仪式的完整流程,引导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绍兴传统习俗,并提及将进一步推动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让古老民俗在当代焕发新彩。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在西湖社区编篮共富导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学习传统兜篮编织,在经纬交错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细腻与厚重。“这次学习让我们对竹编产生更深的理解。”团队成员表示,后续将以此次学习为基础,探索传统竹编技艺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让非遗焕发活力,以青年力量践行共富实践。

文化赋能青春,创新点亮传承。浙江世缘文旅集团内,实践团与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秘书长梁智渊展开访谈,围绕文化传承与青年实践的融合路径交换思路。双方聚焦三大核心议题深入交流:一是搭建大学生参与绍兴传统文化及非遗项目的专属平台;二是推动高校学子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三是依托企业资源,实现文化创新转化与经济效益的双向赋能。梁智渊表示:“协会将携手企业,搭建‘名校引领,同舟共创’的平台,助力文化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热爱文化事业的高校学子创新产业在绍兴落地。”

实践团与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沟通后,提出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地合作与地方品牌建设、艺术设计赋能绍兴非遗等建议和设想。目前,相关措施已逐步落地,团队申请参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的“越韵暖新生·非遗润妇幼”沉浸式体验活动,为非遗传承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顾文娟 记者 徐新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1591449072429630&wfr=spider&for=pc

编辑:徐建华 审编:益审核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