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中专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三下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2025-08-25 18:59:05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

躬身乡野践使命 青春聚力谱新篇

追寻红色足迹,播撒信仰火种;打造多元课堂,赋能乡村教育;发挥专业优势,推广数字技术……今年暑期,广州高校学子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不畏高温酷暑,无惧雷雨大风,奔赴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317e183f6f62b6ece750.jpeg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赓续红色薪火筑牢信仰之基

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青春对话历史丰碑。这个夏天,广州高校各实践团队深入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奋进之力。

在“行走的红色课堂”中感悟初心使命。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青心筑梦”实践队奔赴广州市白云区岗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岗尾村丰厚的红色资源,特别是甘先烈士故居,实践队创新开设“行走的红色课堂”。队员们深入老党员家中,开展“寻迹·传承”口述史计划。聆听81岁老党员徐桂妹讲述“扁担精神”下带领乡亲们“让大伙吃饱穿暖”的奋斗岁月;体悟68岁退伍军人、老党员刘润田“退伍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赤子情怀。在甘先故居的现场访谈中,青年学子于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

青春传薪火,丹心绘新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绘美客韵”和“助梦e夏”两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梅州市大埔县,跟随革命先烈后代刘华先的步伐,深入具有“中央红色交通线‘秘密仓库中站’”之称的棣萼楼,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群众坚如磐石的信仰力量,以行动赓续红色血脉。

以赤诚与担当,弘扬红色文化。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筑梦乡旅·薪火研学突击队”深入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红色研学基地和革命旧址,系统踏访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旧址、后方医院、军政法庭、中共潮汕地委旧址及武器库遗迹,采撷口述史、梳理村史线索,让情境化思政与在地化研学深度融合。基于一手资料,突击队撰写调研报告《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火炬村研学基地建设与运营》,用研学成果反哺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

科技赋能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让青春在基层的滋养里,长成支撑振兴的栋梁。这个暑假,广州高校学子从校园奔赴基层乡村一线,以科技破题产业兴旺,以服务夯实宜居根基,在泥土与星光的对话中,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青春的振兴答卷。

一线有呼声,大学生“点对点”作答。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田园卫士”突击队奔赴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队员们走进田野、穿梭古村,以数字为翼、实践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书写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瓜岭新篇章。

从传统劳作体验到产业模式调研,从文化基因挖掘到助农直播实践,广州新华学院经纬嘉洪突击队深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大周湖,以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连接城乡,在短短数日里触摸到乡村振兴最鲜活的脉搏。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翼启乡飞”低空经济先锋实践团奔赴韶关市新丰县丰城街道,开展了为期9天的“低空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团队着力打造校地共建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以青春智慧书写新时代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精彩答卷。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薪火突击队走进清远市连州贡柑种植基地,开展科技助农社会实践活动。为防治病虫害,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研发的“虫情监测系统”与“气象监测系统”已应用于贡柑种植基地。

构筑多元“第二课堂”润泽学生成长之花

暑期“三下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连接高等学府与基层乡村的重要桥梁,不仅是高校学子感受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宝贵窗口,更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应用于实际的生动课堂。这个夏天,来自广州高校的学生志愿者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以玩促学,以趣启智。在韶关市新丰县沙田镇中心小学,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青穗突击队”团队为留守儿童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创造力,精心设计多元化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扩宽了他们的视野。

打造趣味夏令营,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知识。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旅游商务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组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育苗童行”守护团奔赴兴宁市石马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为当地30余名低年级学生带去了知识与欢乐交融的难忘假期体验。夏令营活动设计注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科技赋能乡村教育,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前沿技术。在梅州,由15名学生骨干组成的广州大学“同心筑梦”青马学子实践团开展了科技赋能乡村教育行动。在当地石正中心小学,团队成员将AI技术与科普支教结合,为乡村儿童带去沉浸式课堂。五年级学生王梓骅兴奋地说:“科学课太有趣了!我将来要发明帮助农民的机器人。”

广东工业大学“红数薪传”突击队将“红色文化大餐”配送到校园。在潮州市江东镇下湖小学,突击队队员们用硬核技术为红色传承注入新鲜活力。队员们前期深入潮澄饶革命遗址,感悟先烈奋斗足迹。针对调研发现的本地红色历史认知断层,他们创新融合专业与思政:数学课上,孩子们在解物资分配题中体味革命智慧;编程课上,一行行代码让党史时间轴生动“活”了起来;手工课上,红军帽、五谷地图让孩子们触碰到沉甸甸的爱国情。更妙的是科学实验课的魔力,让红色信仰在孩子们好奇的眼中悄然生根。

在基层一线,在广袤乡村,广州青年学子们躬身实干、挺膺担当,用所学所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广泛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传递青春正能量,书写乡村振兴青春华章。

https://www.gz.gov.cn/zt/qzzggcdcl100zn/gzzxd/content/post_10415793.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益审核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