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探索“志愿服务+社会治理” 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时间:2025-05-27 20:03:33来源:新华网

初夏的湘东,警民联防的灯光在阡陌间流动,“蓝袖标”反诈志愿者在街巷中穿梭,“中国好人”夏云剑的法律服务所灯光依然明亮……萍乡市湘东区志愿者的“服务之手”正与群众的“需求之手”紧密相扣,实现基层治理难题共解、成果共享,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激活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构建起“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民警走访

“双联调解”

矛盾纠纷诉前化解

调解的是矛盾,赢得的是民心。萍乡市湘东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以情释法,化干戈为玉帛。近日,萍乡市公安局湘东分局荷尧派出所民警和臂套“平安救援”标识志愿者的出现,成功化解了一起矛盾。一辆超载的运煤货车侧翻,冲垮了一村民新落成的自建房,车主与房主争执不下,赔偿金额的分歧让矛盾一触即发。民警和志愿者到达现场查看情况后,又邀请多家第三方机构计算修缮成本,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参与这起矛盾调解的志愿者们来自当地群众组成的平安应急救援队。他们既是抗洪抢险的尖兵,更是基层矛盾的“解压阀”。2025年,萍乡市湘东区创新警民“双联”调解机制,通过“民警讲法理+乡贤说情理”的调解双引擎,推动98%的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

民警与志愿者的并肩出现,让情理法贯穿矛盾调解全过程。来自其他乡镇的志愿者熟稔乡情,又与发生矛盾的村民们无利益纠葛,一句“老表莫急”往往比法律条文更能叩开心扉。从被动接警到主动排查,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萍乡市湘东区排查、调解矛盾方式的转变,正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实践。

反诈宣传

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在赣湘边油菜花节的万亩金黄花海中,“蓝袖标”反诈志愿者们将防诈手册化作“春日伴手礼”,用乡音拆解诈骗套路;在企业车间,“刷单返利情景剧场”让工人在互动中增强防诈意识……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构建“警银校企”反诈联盟,组建100余人的“蓝袖标”志愿者队伍,创新“扫楼+劝阻”“田间课堂”等场景化宣传模式,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今年以来,身佩“蓝袖标”的反诈宣传队员逐户叩响居民家门。“阿姨,陌生电话千万别接。”民警用方言讲解最新诈骗手段,独居老人频频点头。在校园里,反诈课堂变身趣味乐园——民警带着“刷单返利剧本杀”“冒充公检法情景剧”走进10余所重点学校,通过有奖竞答、互动游戏,让2万名师生在欢笑中掌握防诈技能。

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不断加强“警银校企”联动的深度协作,“蓝袖标”反诈宣传队依托通信运营商、银行的数据支持,对1.7万余条高危预警指令进行精准拦截,创新推出“扫楼+劝阻”双轨机制。针对留守群体,民警联合村干部行动”,用大白话讲解“冒充客服退款”等套路,填补宣传盲区。这支汇聚民警、网格员、银行职员的蓝色志愿队伍,已成为湘东反诈宣传的重要力量。

目前,“蓝袖标”反诈宣防队,通过精准化、场景化的创新宣防模式,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反诈“成绩单”:截至5月16日,“蓝袖标”反诈志愿者队伍先后组织敲门入户、宣讲座谈、集市宣防等大型专题活动30余场,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各类专项宣传行动110余次,覆盖11个乡镇10万余人。

责任担当

在平凡中实现价值

在萍乡市湘东区的大街小巷,活跃着146支社会治理“先锋队”。他们不求报酬,却以守护万家灯火为己任;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他们就是社会治理综合体队员。

2024年3月,萍乡市湘东区一集市出现惊险一幕。该区峡山口街道砚田社区5名社会治理综合体队员义务巡逻时发现有小偷作案,队员赖志辉冲锋在前,在控制嫌疑人过程中虽膝盖受伤、衣衫撕裂仍不松手。“当时就想着绝不能让坏人逃脱!”赖志辉朴实的话语道出队员心声。

2025年4月8日下午,萍乡市湘东区昌盛桥萍水河畔,一名少年不慎落水。危急时刻,鲲鹏社区综合体队队长邓辉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中,紧紧抓住已无力挣扎的少年,拼尽全力向岸边游去,并在另一位路人的协助下将落水少年救上了岸。

这一件件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湘东充满大爱,让这一群平凡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榜样引领

志愿服务星火燎原

走进萍乡市湘东区综治中心“148法律服务所”,受助群众送给“中国好人”夏云剑的锦旗挂满了墙面。

近日清晨,萍乡市湘东区综治中心“148法律服务所”门口经常坐满等候的群众。这里的两间办公室由政府免费提供,成为困难群体寻求正义的“避风港”。“夏云剑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一居民激动地说。几年前,他和工友因被拖欠工资求助夏云剑,最终通过法律程序胜诉。夏云剑还利用业余时间开设法律、心理、急救等公益课百余场,将知识播撒至学校、企业、政府,惠及群众超过20万。夏云剑还经常为困难百姓免费代理民事案件,为当事人减免代理费。

“法律不该是奢侈品,而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权利。”这位花甲老人17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用3.2万小时志愿服务时长,诠释着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萍乡市湘东区,像夏云剑这样的“暖心哥”有8万余人,分布在各乡镇各行业,其中既有综合体队员、网格员,也有快递小哥、物业阿姨等。他们组建起一支支新时代志愿服务队伍,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萍乡市湘东区99.38%的公众安全感背后,跃动着“志愿红”与“平安蓝”交相辉映的治理脉搏。正如湘东区委政法委负责人所言:“我们正在构建的,不仅是矛盾化解的‘防火墙’,更是一座座直抵人心的‘连心桥’。”

◎文/图 郑小丫 记者王晓明

http://jx.news.cn/20250527/d63f8443b5e343ada1bd6a8465345d80/c.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