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近日,年逾七旬的金兰花苑小区居民钱阿婆,来到徐汇区斜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一封表扬信交到工作人员手中,感谢他们仅用24小时就解决了困扰自己多时的楼道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充电难题。
行动不便的钱阿婆长期受楼道内私拉乱接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困扰。这些违规充电设施不仅影响通行,更埋下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尽管钱阿婆多次向物业反映,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
“实在没办法了,我看到楼道里的‘城管进社区’联系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电话。”钱阿婆回忆道。没想到,这通电话迅速激活了一条高效联动的“民生响应链”。执法队社区联络员夏彬接到钱阿婆的来电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只见几处违规充电设施“盘踞”在狭窄楼道,一旦发生短路或电池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执法队社区联络员现场勘查
执法队迅速行动,联动物业、居委会,并上报斜土街道社区平安办。在街道职能部门的强力支持下,协调专业人员火速进场。拆除旧设施、规划新点位、优化充电布局,一整套“组合拳”在24小时内高效完成,楼道恢复了整洁畅通,居民充电也更安心了。
优化充电布局后的新助动车停放处
钱阿婆的案例并非个例。据了解,斜土街道辖区内19个社区已实现“执法蓝”全覆盖,每栋楼都挂着醒目的“城管进社区”联系牌,成为居民“急难愁盼”的“一键直通”窗口。执法队构建的“社区联络员—物业居委会—职能科室—社会力量”四级响应链条,实现了问题“接诉即办、联动即动”。自机制推行以来,19名社区联络员已累计解决小区治理类民生问题30余件,赢得居民频频点赞。
“以前觉得城管是‘管’的,现在才发现他们是‘帮’的。”钱阿婆说。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居民对“执法蓝”的认可与信赖。
斜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持续深化“城管进社区”工作内涵,推行“时时沟通、每周接待、每月回访”服务制度,让“执法蓝”真正融入社区肌理,成为居民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和“守护者”。
编辑:殷鹏晖 审编:益审核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