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关桂峰)在30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表示,调整疫情防控分区分级标准,将风险分区划定至社区(村),管控措施进一步精准到更小单元。 徐和建说,要进一步加强流调,对确诊病例密接者等重点人员及时纳入管控。对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加强监测预警和核查,落实医学观察等措施。他还提醒居民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出差、旅游。 "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工作。"徐和建表示,加强远端筛查,严格入境进京人员各项防疫管理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统一进京冷链食品监管标准,加快建立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体系;加强食品进京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监管。 针对人员聚集场景增多、人员流动频次加剧等情况,北京将盯紧步行街、影院、餐厅、体育场馆、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重要点位,防控措施不松,严防聚集性风险。 加强冷链食品监管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关桂峰)在30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言楷介绍,北京市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对储存冷冻冷藏肉品、水产品的冷库持续开展排查,对大连凯洋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海鲜产品开展全面风险排查。相关产品采取下架、停售措施。 截至30日,北京市相关部门累计摸排相关冷库4719个,重点检查贮存条件、温度控制、产品追溯以及依法备案等管理要点,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累计采集冷库相关的食品、从业人员、环境核酸检测样本8.69万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大连凯洋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海鲜产品开展全面风险排查,相关产品采取下架、停售措施。 据了解,北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强化冰鲜冷冻食品溯源管理,建立产地预警机制;加强冷链物流管理;聚焦重点人群,开展肉类、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冷库从业人员排查;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落细环境消杀、卫生清洁、场所通风及人员防护等防疫措施。同时,做好冷链食品源头端、生产端、市场端、消费端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以农贸市场、商超中的肉类、水产品等冰鲜冷冻类食品的生产经营区域,以及作业过程中的设备设施、工具用具为重点,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