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下调至三级。整整40天,北京以战时状态,打响新发地疫情阻击战,并在两个潜伏期内(28天)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
40天里,北京法院的干警们一直没闲着: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和市区委号召,党员干部火线下沉社区,为社区防疫工作紧急补充了力量。有法官受疫情影响被“困”家中,为了不影响当事人开展起“居家线上庭审”,坐在家里“升堂”断案。如今,北京疫情向好,但大考未到交卷时,北京法官的防控意识丝毫没有放松。
“别客气,我们共渡难关!”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后,作为丰台辖区的单位,丰台法院紧急派驻多名干警参与了隔离点的统筹事务管理工作。
隔离点隔离人员多为确诊病例的共同居住人,属于医学观察的重点人群,感染风险高。在隔离点,法院干警直面的不仅是病毒的威胁,还有各种棘手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在秋果酒店,被隔离人员中有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书记员程方紧急协调,在北京市第二次高考英语听力机考当日,确保该名考生准时参考。
在和颐酒店,有一位母亲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女儿。两个女儿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母亲情绪极度崩溃,要求跟随女儿一同去往医院。书记员李雪见状立即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并协助做好防疫措施。
母亲顺利陪同女儿去往医院,临行前她向李雪表达了感激。李雪微笑回应:“别客气,我们共渡难关!”
不仅是丰台法院,新发地疫情出现后,北京各级法院连夜部署,干警们踊跃报名参加社区下沉工作。市高院确定了20名干警作为第二批下沉干部,一中院、三中院、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大兴等多家法院的数百名干警也再次下到社区,回到熟悉的抗疫岗位。
门头沟法院干警梁佳祎和马琳,第一时间参与了辖区核酸检测的协助工作。被检测对象多为去过新发地的人员和餐饮行业的从业者。两名女同志顶着大太阳,身穿防护服现场维护秩序、粘贴标签,那感觉每天都像在“蒸桑拿”。
梁佳祎和马琳协助核酸检测工作
下沉社区之余法官就地解纷
市高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张培森下到社区后,一边忙着防疫,一边热心协助社区解决矛盾纠纷。“有人在楼道里给电动车充电,太不安全了”,“小区总有人遛狗不栓绳”……投诉源源不断。后来在张培森的倡议下,下沉干警主动协助社区开展起“接诉即办”工作。
市高院下沉干警协助社区开展“接诉即办”工作
四中院法官助理孙昂然边防疫边释法,服务群众数十次;三中院单海涛等四名干警下沉时发挥专业特长,捎带手成功调解了一起因疫情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通过在下沉社区就地开展矛盾调处,北京法院的诉源治理工作竟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法官被“困”家中开启居家断案
新发地疫情的突然爆发,给法院的审判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让刚刚安排好线下庭审的法官压力陡增。
丰台法院梁艳法官按照工作部署,紧急联系当事人征询意见。当事人们都很配合,同意转为线上庭审。就在梁艳筹划着第二天到办公室需要准备的工作时,却传来了自家小区被封闭的消息。“总不能再通知当事人延期呀!”这可真把梁艳急坏了。
梁艳定了定神,开始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窘境。她一边指挥团队成员将法袍快递到家中,一边向法院技术科请求支援程序链接,通过线上系统接收材料。
关上房门,梁艳准备就绪。居家线上庭审十分顺利,一位来自武汉的当事人还以过来人的口吻给她送上鼓励:“法官,您不要担心,我以武汉人的身份告诉您,只要做好防护,一定没问题。”梁艳听着,心中一暖。
与梁艳情况相似或者按照要求居家隔离的法院干警还有一些。北京法院严格遵守最高院的相关要求,迅速启动“居家线上庭审”“审书两地”等工作模式,疫情之下克服万难,最大程度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不受影响。
面对疫情大考,北京法院的线上庭审切实保障了审判工作在特殊时期的正常开展。数据显示,自6月11起至7月19日,北京法院线上庭审次数超过4.7万次,涉及案件5.2万余件。
编辑:周雨婷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