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更新丨前有地铁后有高架,中间建了个“红色小广场”

 时间:2020-07-17 20:57:56来源:快资讯

普陀区宜川街道的振华居民区夹在地铁四号线和中山北路高架桥之间的狭长地带上。建筑以高层为主,居民以老人居多,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是这个居民区的特点。今年三、四月间,该居民区趁两栋老旧大楼翻新之机,对居民区内仅有的一块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了微更新。除了拓展了居民活动空间、改善了场地环境外,这里更被打造成了一个以“红色”为主题的小广场和议事厅。而且这次微更新的设计,是居民区干部和居民们一起完成的。

蚊虫滋扰地,焕然换新风

振华居民区这块占地大约500平方米的休闲小广场,位于友谊大楼和五一大楼之间。从内环高架边的入口进去,一眼就望见对面高架桥上紫色的4号线隆隆驶过。而红色休闲广场动中取静,目之所及,深红色的亭子,长椅、廊架,显得格外出挑。

坐在宽敞的凉亭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也有一个亭子,但是比较老破,周围全部是杂草。活动场地外侧,是一带冬青树,占地不说,还很难打理。在这样的盛夏时节,居民们都不会到这里来坐一坐,因为环境差,蚊子太多,谁也不愿意在这里坐一会,被蚊子咬伤。

特别是在居民区办公场所那一侧,三层楼的外立面上,爬满了青藤。一到春末夏初,这里就会长出很多虫子,黑色的,褐色的,红色的,会飞的,会爬的,特别多。

别说我们在楼里办公的,周边居民也不堪其扰。我们也找植物专家来看了,说这不是爬山虎。”

据恽梅介绍,振华居民区的五一、友谊大楼、中山北路1760弄3幢居民楼均为临街而建,居委会门口的空地就成为居民区500多户居民主要的休闲场所。

小广场上原来铺的是小块地砖,不怎么平整,还有一些已经脱落。广场周边椅子也很少。所以居民也没有把这里当一个休闲的地方。

去年,振华居民区借友谊大楼和五一大楼修缮的机会,把这处居民休闲小广场也统筹进去。在“百姓舞台”和健身器材区增设一体化雨棚,在花坛内加铺草坪。小广场上换大块地砖,广场边用现代风的金属装饰围栏。

经过微更新的小广场,现在给我们的感觉是眼前一亮。”

居民陈女士说,她是友谊大楼的居民,下楼后,走几步路就是小广场。傍晚在这里坐坐,挺好。特别是微更新后的小广场,面积相较之前宽敞了不少。

居民同打造,细节见匠心

小广场微更新之前,居民区也曾经找设计师来做过设计。“他们都是专业人士,设计出来的东西,都很好。但是,居民代表们见到设计方案后,觉得不接地气。”恽梅说,他们整合居民代表的意见,认为作为居民区的活动空间,小广场的设计布局,要体现出实用这个功能。一些过于装饰性的东西,虽然好看,但没什么用处,而且后期维护还很费事。

于是,居民们就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布置他们的这块小广场。

居民们觉得,以前的广场边上椅子太少,微更新后,椅子要增加。也有居民建议,要把隔离栏的绿植修剪修剪,让风吹进来,采光也更好。还有居民建议,绿化要换一换了,隔离栏里要种上草皮。健身区的木廊上要安装玻璃,这样一来,即使下雨,大家也可以健身……

7月14日下午,记者在该小广场看见,场边的长椅以及凉亭内的椅子,够数十人坐。每一张深红色的长椅,都被分隔成三个座位。恽梅介绍说,椅子本来是一体的,分隔后,不仅方便老年人借力起坐,还能有效避免一些人躺睡、占位等不文明行为。

恽梅说,最这些微更新方案和细节,都是居民和居民区工作人员想出来的。“一切创意和亮点都来自居民。在方案的设计、施工阶段,大家在红色议事厅开了20多次讨论会。我们这个小广场的微更新,真正体现了人民社区人民建。而且,现在小广场也是由居民共享共治。”

这次小广场微更新,我很十分满意,我要给居委会点个赞。”午后在凉亭下小憩的居民唐先生说,经过微更新后,他们的休闲广场品质得到了跃升。以前又破又旧的环境,焕发出现代简约的气质。“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凉亭里坐坐,感觉心情都愉悦了不少。”

在公告栏旁,志愿者许女士正把曾经参加社区活动的照片贴上墙,她乐呵呵地说,“公告栏里不仅要有民生服务信息,也要有居民生活照片,把我们和乐美好的生活展示出来。”

红色议事厅,体现精气神

振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告诉记者,在小广场微更新设计阶段,她想到这个居民活动空间,要有一个主题引领。

于是,我们就在红色议事厅的基础上,又结合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了这样一个红色小舞台,以体现我们的党建引领,同心共治。”

进入小广场,记者看到广场正对面是一处大约10平方米的“党建引领、同心振华”百姓舞台。恽梅说,这是小广场微更新后最大的亮点。“此前舞台由于损坏已停用一段时间。这次我们修复了地坪、加了雨棚,设计了‘我们都是追梦人’‘敢于担当,敢于突破’等宣传标语,小区的红色文化氛围更浓了。”恽梅告诉记者,以后百姓舞台也将成为居民区晚会表演、时令季节活动的主要场地。

红色元素一直是振华居民区的工作特色。他们把居民自治议事场所,打造成红色议事厅。这次社区微更新从设计到施工,居民代表以及社区干部,就以红色议事厅为依托,让大家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为社区治理纷纷建言献策。而随着今年振华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挂牌,红色元素又以“红色小广场”这一更加开放、包容的形态展现在居民眼前,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恽梅说:

在红色议事厅内,社区小广场微更新前期工作做扎实了,后期保养就简单一些,而有了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更能向居民传导共治共享的理念,让居民们觉得这不仅是居委会和物业要做的事,也会有更多人自发地参与到社区环境管理上来。所以,社区小微更新,成了我们这里共建、共享、共治的典范。”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