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毛宗福:发挥社区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功能,下沉医疗健康服务

 时间:2020-06-04 23:26:21来源:趣味社会学

长江网6月4日讯(记者胡琼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基层社区、方舱、定点医院相结合的患者救治经验表明,分级诊疗在特殊情况下可行、效果非常好。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对健全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建议: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功能,通过“医疗、医保和医药”政策协同,促进基层社区首诊,落实家庭医生制度,补齐社区疫情防控中的短板,使武汉市分级诊疗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毛宗福 记者何晓刚 摄

明确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提升防控能力

“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功能定位,融入街道、社区健康治理,发挥健康‘守门人’功能作用,筑起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毛宗福说,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多发疾病的诊疗水平,加强疾病康复、慢病管理、医养融合、疑难杂症分诊和社区急救转运服务,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分布要科学规划。根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确保每个街道有一所规模适度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平战结合的发热门诊、留观区和留观床位,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毛宗福表示,同时按照社区卫生机构职责和功能定位,规范房屋、床位、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标准,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发展,与等级医院形成互补、衔接之势。

对于家庭签约服务团队和全科人才队伍建设,毛宗福认为,要组建以医院专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组成的家庭签约服务团队,对辖区内重点人群实施诊疗、康复、预约、分诊及转诊服务,转变“坐堂行医”方式,“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策倾斜力度,设立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工程。”

改革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医疗健康服务下沉

“充分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病人到基层首诊。”毛宗福坦言,这需要改革武汉医保统筹基金和相关支撑政策。

实行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建立单独的“门诊统筹基金”,通过门诊统筹基金预算管理,更多倾斜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引导居民就近就医。同时,调整武汉医保相关政策,通过科学设置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及年度封顶额度,完善医保患者“双向转诊”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切实降低武汉市居高不下的住院率。

引导基层开展慢病管理和家庭康复服务。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保定点医院之间药品采购渠道,做好门诊重症(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以及手术后期康复患者药品供应、配备和使用衔接。将经等级医院确诊的门诊重症(慢性病)患者复诊、随访和取药权限下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慢病重症患者基层管理规范和价格标准,实行按“人头付费”方式,由家庭签约医生进行慢病管理,充实家庭签约内涵。

“此外,进一步延伸医保资金用途,将医保资金使用范围逐步扩展至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方面,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整合,制定居民健康管理的打包付费制度。”毛宗福说。

完善“互联网+”相关政策,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基于城市区域医共(联)体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是医疗服务领域近年兴起的新模式、新业态。

毛宗福说,要加强基层社区健康信息共建共享,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按照统一规范、专业标准、数据标准及统一编码,打造全市城乡社区健康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层慢病管理、疾病诊疗、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服务,实现社区居民健康信息“一键通”。

对于完善武汉市区域医共(联)体模式,毛宗福建议,建立区域公立医院、医保定点药店、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互通”、线上线下服务结合、各尽所长的区域医共(联)体,支撑社区全人群、全周期疾病与健康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应建立“互联网+”相关服务医保支付标准。

毛宗福表示,基于城市区域医共(联)体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亟待制定线上线下,以及区域医共(联)体相关方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及其医保支付标准。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