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雁鸣湖镇:党建引领社区管理,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这之前,俺们总是羡慕他东大队、司口、太平庄等好几个社区的人们,随时都能领着孙子、孙女去到专门的屋里边玩耍,孩儿们都可开心。一到节假日,更是这活动那演出嘞,可算热闹。虽然俺们也能去,只是有点远不太方便。这下子可好了,现在俺朱固社区也管啦,今天我还领着寿桃啦,以后光剩他们羡慕俺社区了。”9月28日,在朱固社区“九九重阳献真情 我做寿桃送老人”主题活动上,72的老人马进享受着当下新时代“农村生活”的繁和荣,并乐此不疲。
作为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排头兵,雁鸣湖镇党委、政府在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尤为注重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并将此纳入全镇重点工作来抓。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创新与打造,雁鸣湖镇探索出了“两覆盖四互动”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在充分发挥群众由散居到集居这一“熟人”社区现状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党群服务中心这一有效载体,把干群凝聚起来,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把外人眼中的“乡下”社区、“标签”社区打造成新型农村健康社区、文明社区、样板社区,努力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
探索建立机制,凸显组织保障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立足农村社区实际,雁鸣湖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为落脚点,经过多方考察,为辖区成型社区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和金牌物业公司,实现农村社区物业、社工“双覆盖”,切实提升社区群众生活质量。要想真正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感,关键还在干部的担当务实和群众的民主监督。为此,镇党委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原有村支两委的基础上,通过民主推荐成立社区业主委员会,每月固定一天,由村支两委负责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实现物业公司、社工组织、业主委员会、村支两委四方联动,形成互动闭环。在及时听取当月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安排的同时,针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难题进行商议解决,将机制成效最大化发挥,使社区群众最大化受益,最终实现社区有管理、群众有服务、运行有监督的良性互动。太平庄社区一位业主委员会成员说:以前没搬进社区的时候,总是认为楼房没有以前的老院儿住着得劲。搬进社区后,没想到在农村,俺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优质服务。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社区里,干部每天都在村委值班,有啥事儿顶多十分钟都找到人了,而且每月村里都邀请我们业主代表参加一个党建联席会,在会上说问题,讲困难,当场能答复的干部们当场都给解决了,真不错!我们业主也起到监督作用,大家的参政议政意识也提高了,干群关系也比以前和谐太多了。”
实施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通过“两覆盖四互动”社区治理模式的推广,使得农村干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命,切实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向心力、组织力、执行力;通过常态化的互动,党心、民心得到了进一步凝聚,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拉近。综合年中的党员评议干部和走访座谈分析,群众对现如今社区干部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0%上升到如今的98.5%,群众满意干部,干部干事创业有动力,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就自然增强了。
注重党员示范,凸显志愿服务红
让农村社区治理成效最大化发挥的关键,当数社区内的党员志愿者了。自实现社区社工、物业“双覆盖”后,走进社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红马甲”多了。社区广场的草坪上,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室里,孤寡老人的家里……随处可见那一抹红。东村社区志愿者朱桂銮说:“从前不好意思穿,总感觉会被大家笑话。现在不一样了,只要穿上红马甲,我就热血沸腾,一种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总感觉此刻邻居需要我,社区需要我,雁鸣湖需要我。哈哈哈。”要想实现群众的观念转变并非一件易事,特别是对于受老观念、老传统影响的农村来说,更是如此。如何能让群众消除尴尬顾虑,自觉、大方地投身到自愿服务当中。如何能让“熟人”社区变得更加和睦,更具亲情,更显温暖。谈及此问题,雁鸣湖镇党委书记刘海玲讲道“这正是镇党委政府为何要高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高薪引进专业社工、物业公司的原因之一。受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限制,农村社区不像城市社区那样,群众在对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友爱互助等行为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好“党员”这只强大的队伍,通过专业的社会组织,让社工师们通过活动发掘志愿者,带着大家做起来,从点滴的生活习惯改起来。从最初的见面要大声讲出“您好”开始,到如今的主动询问“需要我帮忙么”,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我们通过日常的志愿骨干培养,实施“增能计划”,不久的将来,我们社区将不再需要社工师,我们每一名志愿者都是社工师,都是一道独特的社区风景。”
为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党员、群众能够积极加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当中,雁鸣湖镇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向广大党群实行了志愿积分兑换的激励机制,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旅游体验等礼物,通过志愿服务反哺,让更多人群参与志愿服务当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善互助氛围得到有力营造。在社区社工、物业的带领下,如今雁鸣湖镇的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全镇4个成型社区中,在册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文艺志愿者等共计355人,涵盖教师、医生、书法爱好者、木匠、群众等多个群体,累计开展结对帮扶、清洁打扫、形体培训、健康义诊、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288次,服务辖区群众2200余人次。
实施“三治”融合,凸显乡风文明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治理是其中的基础一环,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败。雁鸣湖镇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将“自治、德治、法治”作为农村社区治理目标,通过“两覆盖四互动”的治理模式,在改善辖区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基础上,注重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让农村在发展的同时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韵,让乡村振兴增加内生动力。“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我们所做一切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前期的社区共治实现最终的居民自治。”雁鸣湖镇党委书记刘海玲笃定道。在“两覆盖四互动”管理机制的运行下,每个社区每月选择一天定为“阳光议事日”,群众代表来到村委,与干部面对面,把问题摆出来,把困惑说出来,把建议提出来,真正实现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每月的25日是朱固社区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同时也是群众的“阳光议事日”,村“两委”成员、村监委会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齐上阵,党员们过完组织生活后,对社区环境整治、村风民俗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之事进行商议解决。社区支部书记吴书记告诉记者,朱固社区是统规自建社区,涵盖了朱固、孙拔庄两个行政村,5000多口人,是一个大社区。尽管有社区物业、社工入驻,但在管理方面,特别是改善环境卫生、生活习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该社区就利用这一天,让群众说一说自己的难事,听一听干部的苦恼事儿,以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感染大家,使思想上重视起来,行动上跟的上来,共同把社区“旧账”清零,共同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让农村德治真正“活”起来。与此同时,大家还会利用村规民约,民主决策一些村内事务,让农村自治真正“实”起来;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现场调处矛盾等,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群众的行为准则和自觉习惯,让农村法治真正“严”起来。在此机制的运行下,从年初至今,雁鸣湖镇各个社区由群众自编自演、举办的迎春茶话会、元宵节晚会、绿色环保公益行、青少年读书日、萌宝爬行赛、端午、七一、重阳等各类节庆活动共计86余场,参与居民28246人次,社区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持续攀升。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有效完善了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步伐。
一个社区乡风文明的提升是他治理有效的最有力证明。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如今,雁鸣湖镇东村社区被定位郑州市健康社区试点,韩寨社区被定位河南省低碳社区试点,累计接待中央、省、市、县等各级领导调研视察58次5392人次;朱固社区、太平庄社区立足社区实际,充分挖掘社区优势,积极打造孝善社区、德治社区,成效初显。在雁鸣湖镇这张宜居生态的名片下面,一张党建引领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有效的名片正在悄然生成,也必将成为农村社区的标杆、样板。
编辑:周雨婷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