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运用“大党委”做强社区党建

 时间:2018-11-13 22:29:58来源:人民日报

走进浙江义乌市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党员教师冉晓丽正在二楼教室,给来自俄罗斯、墨西哥、坦桑尼亚等10多个国家的外籍居民上汉语课。

鸡鸣山社区有常住外国人1213人,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是当地出了名的“国际社区”。“外籍居民有学习汉语的需求,我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有针对性地为外国居民提供汉语培训等服务项目。”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说,社区突出党建引领强服务,已开设四点半学校、民族团结融书苑、国际老娘舅工作室等20余个红色品牌服务项目。

居民“点餐”,社区党委联合共驻共建单位进行“配菜”“做菜”,鸡鸣山社区的做法只是义乌市加强社区党建的一个缩影。针对社区党建工作难开展,社区基层组织存在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去年以来,义乌强化社区党建工作,按照“1+X+Y”模式(1即社区党委,X即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Y即驻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大党委”,旨在汇集驻在社区各方力量,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商、基层共治、机制共抓,着力提升城市社区组织力。

“大党委”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与驻在社区各类单位、组织每月召开联席会议,聚焦社区党的建设、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民生实事等5类问题,共商推进之策。“大党委”还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双报到”机制,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党员向所在社区报到,并认领文明创建责任区和服务项目,“双报到”使社区服务力量增长近20倍。

“城市基层党建是个综合体,社区是个物理平台,在‘大党委’格局下,社区党建把散落各领域的资源汇聚起来,实现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义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稠江街道锦都社区,居民的愿望很快能变为现实,这得益于“大党委”提供的“三张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围绕“三张清单”,锦都在社区区域内与驻在单位、组织常态化开展资源对接、事务对接和项目对接,做好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社区里,从精品街区建设到流动图书角设置,从开展特色品牌服务到举办科普夏令营活动,居民成为社区党建的最大受益者。

在老小区密集的稠城街道孝子祠社区,居民楼内电路老化和下水管道堵塞是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如今,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社区提供党员服务项目,党员联系电话也粘贴在小区的楼道里,居民只要有需求,一打电话就有党员上门解决问题。此外,针对社区老年居民多的情况,社区每个党员都结对多户老年居民家庭,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

“通过梳理居民需求并对接红色资源,把服务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解决了以往社区党建服务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等问题。”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义乌46个城市社区共排摸出社区居民各类需求5.3万余个,共享资源4000余个,形成品牌服务项目2000余项,打造“医路公益”等特色品牌126个。针对放学娃托管难的问题,许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四点半学校,累计服务学生7万余人次。

“大党委”工作中的资源共享也让社区居民着实获益。截至目前,义乌已建立238个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所有设施面向党员和群众开放,综合发挥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功能,把零散资源集聚到综合服务平台。

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义乌以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开放融合的理念,提高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有效推进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编辑:陈兵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