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图
扫描二维码,了解高压氧舱的使用条件。
近来,医用高压氧舱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不少上班族、学生等年轻群体追捧的“养生神器”。一些习惯于高强度工作和频繁熬夜的体验者反馈,使用高压氧舱后能明显感到“头脑清晰”“疲劳缓解”。
高压氧舱真能有效缓解疲劳吗?健康群体使用是否会存在安全风险呢?
“长期熬夜、高强度工作会使大脑容易进入‘隐性缺氧’状态,这也正是人们感到身心俱疲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韩国敬解释,此时吸氧确实能够临时改善身体的缺氧状况,让人暂时恢复良好状态。
使用高压氧舱补氧,跟普通吸氧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高压氧舱里,氧气在高于大气压的环境中能够更快速地渗透进人体的血液和细胞,即便平时氧气较难到达的脑组织,也能通过高压氧舱及时补充氧气,这也是部分人使用后感觉疲劳缓解的关键原理。”韩国敬说。
不过,高压氧舱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辅助工具,其设计初衷和主要用途是服务于特定的病理性缺氧人群,例如需要进行中风康复、促进伤口愈合的患者,而非普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选择。
对于健康人群盲目使用高压氧舱的行为,韩国敬指出了潜在的健康风险。首先,健康人的肺功能完全能够满足身体正常的供氧需求,频繁通过高压氧舱“人工补氧”,可能会抑制人体的呼吸中枢,打乱呼吸系统原有的自主调节功能;其次,高压环境会给心脏和肺部带来额外负担,像孕妇、高血压患者这类特殊人群,若盲目尝试使用高压氧舱,很可能引发健康问题;此外,过量补氧还可能导致“氧中毒”,对肺组织和视网膜造成损伤,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事实上,疲劳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发出的需要休息和调整的信号。面对疲劳,与其花费金钱去体验高压氧舱“养生”,不如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年轻群体应减少熬夜频率,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坚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的自主供氧能力和整体机能。毕竟,自然供氧才是人体最安全、最契合生理需求的‘充电模式’。”韩国敬建议。
http://www.kepu.gov.cn/news/2025-09/09/content_397575.html
编辑:王月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