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调研先行。在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天府粮仓”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堰水智理,灌通农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都江堰灌渠系统,围绕农业灌溉效率、极端天气影响、日常运维机制等内容开展系统化调研,旨在提升渠系运行稳定性和基层管护能力,强化灌区抗风险水平。2025年7月17日,实践团队抵达天马镇,实地探访都江堰市农业重镇,深入社区,深入农业主体,详细了解当地的水利设施、农业生产以及乡村发展等情况,为乡村人水利兴农贡献川农大青年力量。
行抵天马:初识水利管理“脉络”
天马古称“金马”,位于都江堰东南角,全镇耕地4.4万亩,素有灌县“粮仓”之称。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天马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先后引进成都德润集团、成都金大洲公司、永兴葡萄合作社等农业“龙头”公司,实施农业规模经营,先后建成规模化种植区2.1万余亩。2024年,全镇水稻种植2.4万亩,蔬菜种植1.2万亩,油菜9000亩,玉米2000亩,猕猴桃7000亩,高标准农田占比95%以上,是天府粮仓精华灌区核心示范区所在地。
谈及这些成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苏主任难掩自豪:“这是全镇上下齐心协力的成果。2023年,我们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称号;2024年,又荣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镇称号,成绩来之不易。”当下,天马镇成功创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一个,拥有成都市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各一个,农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
发达的农业离不开高效的灌溉,天马镇的成绩引发了队员们的好奇:其灌溉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苏主任微笑解答:“这涉及多方面因素,首先我们地势平坦水系丰富,绝大部分农田都是自流灌溉,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灌溉基本盘十分良好。其次,对于无法自流灌溉的区域,我们采用提水处理方式。同时,乡镇日常积极维护渠系,社区在灌渠维护工作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是多方共同努力,才保障了灌渠的良好运行。”
团队成员与苏主任交流照片
当然,灌渠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谈及当前工作,苏主任也严肃起来:“目前,镇上修缮资金紧张,部分渠系年久失修亟待整改,但我们只能将有限资金用于解决最紧迫问题,难以进行系统整治。另一方面,由于灌区统筹用水需求,区域内部分渠系在某些时段会出现缺水甚至无水情况,导致垃圾淤积问题愈发严重,给日常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同时积极对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利用契机修缮渠系,改善基础设施。虽然有困难,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尽我们最大努力“。
走进金陵:探寻基层治理心声
金陵社区作为天马镇重要的粮油种植示范区,2019年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2021年荣获"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称号,堪称天马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专程走访了这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并与社区张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
多年来,社区陆续引进成都德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江堰市新虹阳农业合作社、都江堰市初源家庭农场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成功打造千亩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建设粮油粗深加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冷链分拣中心等现代化农业设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社区全面完善了灌溉系统,混凝土修建的农渠、毛渠犹如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将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寸农田。如今的金陵社区,广袤的田野里绿浪翻滚,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团队成员飞无人机影像图
“为了今天的成绩,我们社区努力了七年。”张书记自豪的表示。“项目靠等肯定是等不来的,这需要我们基层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争取。这些年,我们跑遍了社区所有的田块河流,丈量了每一条渠系,罗列了所有的问题与需求,我们对我们区域的灌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到来时,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项目顺理成章的落在了我们社区,我们也依靠项目相关支持完成了渠系改造,这才有了我们今天金陵社区规整的渠系。”
张书记介绍灌渠工作成果照片
队员们对张书记带领的社区干部取得的工作成果赞叹不已。而谈及下一步工作,张书记表示:“社区服务没有尽头,苗木种植区域未来涉及腾退问题,我们下一步将深入梳理剩余田块未来的灌溉需求。”
在张书记建议下,团队前往德弘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实地考察。步入园区,队员们立即被现代化农业生产场景震撼:头顶是郁郁葱葱的葡萄藤架,两侧大棚内的自动化喷灌系统正精准地为蔬菜供水,不远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分拣着刚采摘的瓜果。公司刘经理热情地介绍道:"我们在金陵社区扎根十多年,承包了三千多亩农田。规模越大,遇到的问题也就多,灌溉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个过程中多亏社区干部一直以来的支持帮助,让我们能够专注于农业生产。"这番话语,让队员们对当地"政企联动"的发展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步履不停: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青年争先。在对天马镇的走访调研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从乡镇到社区,从政府到企业,每一方力量的汇聚,都让都江堰灌区的千年智慧在现代农业中焕发新生。截至目前,团队已收集乡镇社区干部调研问卷10份,农业主体问卷60余份,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天马镇的调研只是川农大学子助力乡村发展的一个起点,团队将继续深入灌区乡镇,挖掘不同区域的灌溉经验与挑战,以青年视角为乡村水利治理提供创新思路,推动水利遗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建设“天府粮仓”的征程上,川农青年将以脚步丈量田野,以智慧赋能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指导老师:田丛珊、马双
文:韦立 图:韦立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