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基金百城百场计划 乡村排球赛·黑龙江肇源站

 时间:2025-04-15 10:04:55来源: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惠基金

2025年伊始,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隆重举办“惠基金百城百场乡村排球赛暨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公益排球场落成仪式”。该活动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惠基金与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裕元创新创业公益基金联合发起,黑龙江省排球运动协会、肇源县教育局协办,本次比赛共吸引了哈尔滨市、大庆市等地的12支球队,旨在推动乡村体育教育发展,弘扬体育精神,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庆祝惠基金公益排球场第004、005片场地的落成。

出席本次乡村排球赛的各级领导、嘉宾有:肇源县副县长胡东升同志,女排奥运冠军、惠基金发起人惠若琪老师,大庆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伟同志,肇源县教育局局长刘庆同志,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党委书记孙大勇同志,大庆市教育局艺体科科长南春雨同志,黑龙江省排球协会副主席宗福军同志,黑龙江省排球协会副主席关大鹏同志,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默然同志。

开幕式

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全体师生与嘉宾齐聚操场,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幕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五星红旗入场,全体人员肃立高唱国歌,爱国情怀在校园中激荡。

随后,各参赛代表队方阵依次入场。黑龙江硕博联盟队、超等乡大学生联队、大庆市铁人中学代表队、肇源县蒙古中学男女队等12支队伍踏着青春洋溢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展现出青春无畏的拼搏姿态。

裁判员方阵压轴亮相,他们步伐整齐、面带微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彰显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开幕式上,肇源县副县长胡东升同志在致辞中表示肇源县始终将体育事业的发展置于重要位置,全力以赴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普及,尤其注重培育青少年的体育精神,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女排奥运冠军的到来,让学子们亲身感受到了女排精神的魅力,这不仅是对本土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更是为肇源县的青少年树立鲜活且极具感染力的榜样。今天,12支球队齐聚于此,他们将在这片排球场上展开角逐,这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一次梦想的启航。

肇源县副县长胡东升同志致辞

女排奥运冠军、惠基金发起人惠若琪老师回顾了2023年寒冬与孩子们在零下20℃的雪地里打排球的瞬间,她相信公益排球场的建成和乡村排球赛的举办可以将排球的余温持续在校园乃至整个乡村蔓延,并会激发更多孩子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体育精神扎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体魄强健、意志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希望全体参赛队伍能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诠释体育精神,为偏远地区乡村带来活力与希望,也祝愿本次排球赛取得圆满成功!

女排奥运冠军、惠基金发起人惠若琪女士致辞

公益排球场牌匾授牌仪式

运动员代表冯立博宣誓

裁判员代表陈筱月宣誓

特色表演

紧接着,学校马头琴社团带来震撼表演,悠扬的琴声与舞动的琴弓仿佛将草原的辽阔与豪情带到现场。随后,百名学生组成的垫球方阵惊艳亮相,排球如音符般在空中跃动,展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赢得全场喝彩。

拼搏瞬间

开幕式尾声,主持人宣布惠基金百城百场乡村排球赛正式开赛!各参赛队伍奔赴赛场展开激烈角逐。本次赛事设男子组、女子组等多年级组别,旨在通过竞技传递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学生们在比赛环节展现了良好的运动能力和竞技精神!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拼搏的精神参与比赛,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对体育的热爱!

冠军互动

惠老师与学生亲切互动,她不仅向学生们传授排球的垫球和传球技术,还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比赛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惠老师通过生动的示范,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体能与技术水平,点燃了学生们的运动热情,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追求梦想的动力与决心。

运动会闭幕仪式

随着一声声哨音在球场上空清脆响起,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也陆续收官,在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欢呼声中,乡村排球赛正式落下帷幕。学校领导与嘉宾们面带微笑,依次走上颁奖台庄重地为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队伍颁奖。获奖队员们满怀激动,依次登台领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手中高举着奖状和奖品,向现场观众展示着拼搏的成果。学校领导和嘉宾对每支队伍在赛场上展现出的顽强斗志、精湛球技与团队协作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百城百场乡村排球赛通过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排球赛事,在全国弘扬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以体育的平台,女排的情节,小球带动大球转,运动点燃激情,排球凝聚力量,展现青少年的健康活力与阳光自信。未来,惠基金将继续坚持把热爱融入排球,到一个地方,进一所学校,打一场排球,建一片球场,让乡村焕发新彩,以校园的智慧和排球的力量,交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