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加快“八种慈善文化”建设

 时间:2021-07-01 11:20:54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主要流派为儒、道、释三家,儒修德、道修身、佛修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新时期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当前,世情、国情继续深刻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慈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慈善发展改革任重道远。面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各地慈善部门应借鉴吸收传统文化优秀成果,探索创造面向未来具有我国特色的先进慈善文化。

一、从树立慈善理念入手,加强慈善“精神文化”建设现代慈善是让人心灵和道德得以不断净化和升华的圣坛。慈善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弘扬慈善精神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冲突,调和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基于慈善事业的宗旨,弘扬利他主义价值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慈善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有精神文化的承载和激励。于是,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热闹”过后,在行政动员缺乏对慈善事业持久影响力的状况下,我们又如何去面对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建构慈善精神文化,发展慈善精神文化。

二、从规范执法方式入手,加强慈善“法制文化”建设慈善依法履行规范执法方式,不断完善慈善法制工作。一是加强慈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依法慈善的良好氛围,巩固慈善法制建设阵地。二是完善慈善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慈善法规准则内容,慈善操作指南的制订应与其它法律、法规同步,用慈善规范指导慈善工作实践,提高实际操作性和制度执行力。加强慈善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从管理和操作入手,提高慈善执法质量。充分发挥慈善机关法制建设的作用。三是及时总结慈善执法和慈善法制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和共性问题,不断提高慈善法制理论水平。提高慈善人员实战能力,规范慈善执法措施,细化和控制自由裁量权,从而促进慈善法制文化建设。

三、从坚持文明慈善入手,加强慈善“行为文化”建设慈善文化以慈善行为的文明为基础,慈善行为文化的精髓在于文明慈善,文明慈善属于慈善文化建设的科学范畴,它要求慈善人员在开展慈善工作时,遵守《慈善机关慈善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慈善机关文明礼仪公约》等制度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崇尚文明,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在慈善工作中,始终严谨细致,兢兢业业,客观公正;慈善处理时,平等待人,真诚朴实,心平气和,换位思考,认真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为人正直,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等等。慈善人员的自觉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更大程度上来自内心深处对于理想事业和奋斗目标的自觉追求。良好的慈善行为可以确保事半功倍并有效完成任务,不良的工作习惯会影响慈善工作的进展。

  四、从思想道德教育入手,加强慈善“职业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中的从政爱民、清廉为荣、君子慎独、刺贪贬腐、刚正不阿等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与慈善文化建设有关的养分,包括“天下为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结、“仁者爱人、克己恕人”的人际准绳,“清正廉明、勤坚守义”的职业规范,“理义之乐,乐以天下”的人生情怀。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位慈善人员遵循正确的职业理念,培育和坚守慈善文明的职业新操守,立审为公,监督为民,运用好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同时健全道德权利与义务对等机制,赞扬表彰道德行为,谴责惩处不道德行为,止恶扬善、不让老实人吃亏,用事实使人们分辨是非善恶,激浊扬清,使慈善精神潜移默化到干部职工的头脑心目中。

五、从凸现行业特色入手,加强慈善“创新文化”建设一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慈善文化先进成果,结合实际进行慈善文化创新,在批判中继承,在发展中创新,提炼符合慈善行业特点和各地工作特色的慈善职业精神,不断丰富慈善人员文化底蕴,构建与时俱进的优秀慈善文化,形成格调高尚的文化氛围,以增强行业整体和个体的文化厚重感,提升整体和个体的文化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二是把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论、新观念、新道德作为慈善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核心,促进慈善人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推广慈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慈善信息化技术,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三是丰富创造各地特色慈善文化,挖掘地方历史人文资源,结合慈善文化建设的需要,在提炼历史精华中创新,在把握时代特征中发展,从而打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和广大群众容易接受,又有时代气息的慈善文化。

六、从注重建章立制入手,加强慈善“管理文化”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核心战斗力。增强全员内部管理意识,制定完整、有效的慈善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和内部约束机制,修改完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学习培训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提升慈善管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慈善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加强对慈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约束,建立廉洁从审回执反馈、现场督查、慈善回访等制度,同时建立述廉制度、“一岗双责”制度,建立跟踪督察,责任追究等检查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看守一切,并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明晰岗位责任,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执行力。

 七、从提升慈善形象入手,加强慈善“廉政文化”建设加大廉政文化建设步伐,加强廉政教育提高自律能力,用廉政文化滋润和熏陶慈善人员,筑牢慈善人员抵御各种诱惑的坚固防线,减少偏差,维护慈善公正清廉形象。加强廉政教育,广泛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传媒载体展示慈善廉政文化,强化廉政教育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健康生活为载体,表现慈善廉政文化,使每名慈善人员在浓厚的氛围里接受心灵的熏陶,淡泊名利,提升廉洁奉公,执审为民的慈善形象。建立廉政工作机制,强化对固定资产投资慈善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以廉政测评为手段,促进廉政文化建设。

八、从优化内外环境入手,加强慈善“物质文化”建设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注重改善办公条件,注重文化载体建设,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陶冶慈善干部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适时组织骨干力量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队伍资质水平,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努力探索慈善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与慈善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慈善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慈善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打造慈善文化建设的品牌。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慈善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为慈善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社会更加了解慈善和支持慈善工作。把慈善文化建设溶入社会大文化建设之中,加强与相关行业文化建设主体和专业文化机构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慈善文化事业的新发展。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加强慈善文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文化中认真汲取有益的成分,以便在传承中得到提高。学习慈善先进文化不忘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为今所用。(江苏淮安淮安区慈善总会 赵长宝)

编辑:张生 审编:钟明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