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商学院“燃乡魂—深耕社火传承路 赋能霍庄振兴章”实践队以传承为笔,以乡土为纸,在霍庄村的古老街巷与新兴业态间,书写着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6月28日,从庭院深处的手工艺传承到小镇脉络的系统梳理,从新媒体视角的文化传播到基层服务的温情实践,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交响乐章,在青年与乡土的共鸣中悄然奏响。
匠心初探:社火工艺在庭院中复苏
实践队的脚步叩响了村民的家门走进手工艺人的庭院,竹条与彩纸的碰撞声仿佛穿越时光而来。队员们围坐于斑驳的石桌旁,看匠人指尖流转千年技艺:竹条选材讲究韧性,骨架扎制需稳中求巧,彩纸糊制则藏着祈福纹样的密码。手艺人娓娓道来工序中的“独家秘语”,队员们以入户访谈与实地观摩的形式,不仅记录下每一道工序的精微,更触摸到社火文化在烟火日常中沉淀的温度。这场庭院里的匠心对话,让民俗文化的根脉在青年心中悄然发芽。
实践队员观看社火道具制作流程 朱森供图
文化深耕:社火小镇的振兴脉络
正午时分,实践队移步霍庄社火小镇,踏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卷。队长如导游般讲述小镇的“蜕变故事”:从守着传统技艺的寂静村落,到如今集展示、体验、文旅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社火文化成为撬动振兴的支点。队员们穿梭于文化展馆的流光溢彩间,聆听每件展品背后的乡土记忆。一场现场采访直播将镜头对准社火艺人、热情村民,屏幕内外,霍庄的魅力在青年的话语与镜头中破圈而出,让古老民俗与现代流量碰撞出新的火花。
实践队长向队员介绍社火小镇 朱森供图
夜幕温情:快递站的青春力量
当暮色浸染小镇,实践队的足迹又延伸至快递驿站。堆积如山的包裹、忙碌的扫码声,这里映射着乡村与现代生活的连接脉搏。队员们化身“物流使者”,分拣、打包、引导取件,在二维码与快递单的交织中,用青春的耐心与效率为乡村服务添砖加瓦。一位老人感激的笑容、一句“这些大学生真能帮上忙”,让夜幕下的忙碌化作基层服务最温暖的注脚。
实践队员协助快递站工作 朱森供图
从晨光中的匠心传承到暮色里的基层服务,从文化深耕到数字传播,“燃乡魂”实践队以多元视角为社火文化注入新动能。青年的脚步丈量着乡土,创意激活着传统:直播间的数据跳动是文化破圈的见证,快递站的包裹流转是现代与传统的纽带。这一天,他们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更是参与者、赋能者,用行动证明——当青春与乡土相遇,传承的火种便能燃成振兴的燎原之势。
指导老师:常会强
图:朱森 文:车诚涛 王奕涵 胡宇鑫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