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起云滇公益团队云南支教纪实:走进深山,走进孩子的心

 时间:2017-09-11 17:09:32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中国公益新闻网昭通8月30日电 (通讯员 丁志丽)梨园的七月,仍是莺飞草长的季节,夕阳下的村庄,一片安详。山里那些质朴的孩子们,本该是享受父母疼爱的年纪,却迫于生活早早懂事干农活。

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了解云南山区教育现状,关爱山区留守儿童,“梦起云滇”公益团队历经三天三夜的辗转奔波,跨越两千八百多公里,来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梨园村完小开展了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活动期间,队员们竭尽所能为孩子带去了知识、陪伴、关爱,同时也针对鲁甸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以及当地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调研走访。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合影)

 

十月筹划,两周践行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梦起云滇”公益团队成立于2014年6月,团队名称寓意为“圆更多云南偏远山区孩子的知识梦”。2017年暑期,第四期团队的16名成员前往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梨园村完小进行了为期12天的公益支教。

这支与校区同龄的团队以“科学”为基石,传承了四年,努力探索“助力山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支教模式。

出发前团队每周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前期准备展开讨论;进行线上线下筹款;开展每日支教案例分享活动,并进行了一个月的备课,安排了三次试讲。力求“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

 

三尺讲台,谈笑风生

“你家住得远吗?”“不远。”“那要走多久?”“两个小时。”这是一段令队员印象深刻的对话。每天八点多上课,这两个小时的山路便意味着孩子需要六点多就从家里出门,有时候甚至连早饭也顾不上吃或者干脆拿个煮好的土豆在路上填饱肚子。即使这样,孩子每天还是早早地来到学校上课,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初为人师,站上讲台的那一刻队员们仍是紧张的,但当他们看见孩子们那一双双闪着光芒的眼睛,便明确了自己此刻的身份,迫切地想将所准备的内容都交予他们。

在“八一”建军节齐唱国歌,在小小的学校“重走长征路”,写藏头诗,“飞机为什么会飞”,演示灭火器的原理,扮演英文字母,上演现实版“鸡兔同笼”等,团队以丰富多彩的上课形式,先让孩子喜欢课堂,后让孩子掌握知识,引导孩子学会在探索中发现真理。

为让“科学”贯穿整个支教过程,团队延续传统的“成长导师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孩子每一天的表现情况,并长期与孩子联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当看到原本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举起了手,在课间主动地跑去找老师聊天,队员曾平说道:“她的改变,让我感受到了我们支教的意义。”

团队效仿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制作了一个“解忧杂货篓”。孩子将自己的问题投入纸篓内,当晚队员们会写下回信隔天粘贴在教室外,简单的言语沟通搭建了心灵的桥梁。团队希望以这样的形式,给予孩子一个述说和寻求帮助的途径,也给予自己一个了解孩子的窗口。

(图为队员用特别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课)

 

烈日当空,一路前行

三年前鲁甸县发生了里氏6.5级的地震,为了解灾后重建情况以及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团队在支教间隙进行了调研走访。

烈日当空,几个小时的山间小道早已让大家吃尽苦头,但团队并没有放弃,仍旧在努力寻找调研对象。走访过程中,大多数村民对团队的工作表示支持,热情地回答队员的问题,甚至是热情地留大家吃饭,青山绿水塑造了朴素纯真。

走访期间,团队获取了大量有用的数据,这也为今后的调研报告撰写以及向当地政府反馈情况提供了有力保证。

(图为队员们去家访)

 

“授之以渔”,留下最后的爱

最后一天,在学校校长以及当地村民的见证下,团队在梨园村完小正式设立了“梦起云滇”专项奖学金。一部分用于奖励在支教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另一部分用以奖励在未来学期学习优异的学生,团队力图让孩子明白“天助自助者”,只有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雨中惜别,不说再见

离别的当天,下起了大雨,却仍有孩子跑来送行,感动与不舍的泪水一直在眼圈中打转,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却懂事地未曾开口挽留,泪眼朦胧中,队员也踏上了归途。

开始的开始,他们只是师生;最后的最后,他们成为了朋友。当离别的车辆渐行渐远,第四期“梦起云滇”支教活动画上了句号。结束,亦是新的开始,下一年,故事仍将续写。

时光往复,爱你如初。

(图为孩子们在做手语表演)

编辑: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