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他用专业社工之光温暖人心

 时间:2025-09-17 11:43:19来源:南方网

深耕基层社会工作十余年,以党建为引领,用心用情为乡村独居长者、残障人士、青少年等群体排忧解难,推动社工服务触角延伸至多个村落,用专业服务传递温暖与希望,大家都亲切称他为“贴心社工书记”。他就是汕尾市首批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讲师、汕尾市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总干事张宗触。

多年来,张宗触获得汕尾市优秀志愿者、汕尾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汕尾市“善美英才”、汕尾市最美家庭、汕尾市五好家庭、广东省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

“家乡得有人回来做事”

2016年在广州做公益时,张宗触看着专业社工用科学方法帮困境群众走出低谷,“助人自助”的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那时的汕尾,基层社工服务几乎是空白,农村独居老人没人照顾,残障人士难融入社会,边缘青少年缺人引导。

“家乡得有人回来做事”,他总跟身边人念叨。这一句话,道出张宗触心系家乡的赤诚之心,与服务群众的满腔热忱。

图片

2017年,响应汕尾市委、市政府号召,他果断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回到汕尾当起了驻村社工。

刚驻村那阵,他天天背着装满资料的背包,踩着泥泞小路在村里跑。红海湾开发区东洲街道湖东村的村民还记得,第一次见他时,野狗追着他咬,大家蹲在门槛上,眼神里满是警惕。可张宗触没打退堂鼓——今天帮独居老人修漏水的屋顶,明天陪留守儿童写作业,后天听村民说种庄稼的难处。慢慢地,村民见了他不再躲着走,连之前追着咬的黄狗,也会摇着尾巴跟在他身后。哪家有困难、哪家需要帮,他都记在笔记本上,更记在心里。

从五人团队到全链条服务体系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2022年,张宗触找了4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成立了汕尾市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刚开始资源少、专业知识也不够,他就带头啃社工理论书,到处对接需求链接资源,还带着团队跟老党员学政策、向专家学技巧。

起初,他们只能给困难家庭“送米送油”,后来慢慢拓展到“康复辅具+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的全链条服务:当给残障人士送轮椅时,还帮他们找手工活;给有村民做心理疏导时,还组织他们参加社区活动。再后来,他们又跟检察院、司法局、团市委搭起合作桥,建起“政社协同”的服务体系。

图片

在张宗触带领下,5个人的小团队,慢慢发展成了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团队。他们活跃在群众身边,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带去更专业、贴心、高效的社工服务。村里的独居老人夸他们:“你们比亲人还亲。”

用专业与温暖点亮人心

张宗触深知,社工行业要发展,专业人才是关键。这些年,他牵头举办30多场培训,从党建知识到本土服务方法,从社工理论到实务技巧,一共培训了860人次。担心年轻社工看不懂《老年人能力评估量表》,他用海丰话等方言把量表翻译一遍,手把手教大家怎么评估老人需求。建设“青蓝工程”时,他把“半条被子”的党史故事当成教材,让红色基因融入社工服务。

图片

他带领团队实施“粤东西北地区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为600多名社矫对象“一对一”定制方案,开展矫治活动32场、心理咨询288人次,帮助388名社矫对象顺利融入社会,连续5年“零重新犯罪”。

小张是张宗触的社矫对象之一,以前总把自己锁在屋里不说话,张宗触就带着党员社工上门给他做心理疏导,一陪就是90天。后来,小张逐渐打开心房,也当起了志愿者、服务起了独居老人。从“受助者”到“助人者”,更多服务对象接过了“接力棒”,向社会传递温暖与希望,这正是张宗触坚守初心、深耕社工领域的价值所在。

从驻村社工到社工督导主任,再到专业社工组织党支部书记,角色的转变记录下张宗触的成长之路。现在的暖阳社工中心,汇聚了社工督导、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人才,张宗触带领着这支队伍把专业服务送到汕尾每一个村落,像一束光照射到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心里。

编辑:涂传博 审编:范伟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