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 曦
手中拿着锄头,一点点地将门前的土地翻耕好,为即将种植青稞做着准备……3月25日,家住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的村民卢吉儒正在地里忙着农活,作为一个农民,春耕备播的这段日子是每一年中尤为重要的。
然而与别的农民不同的是,每当休息的时候,他都会扶着锄头安静地想些什么,然后拿出手机快速地记录。
“记的都是临时想起的小曲小调和一些词,我没有什么文化,就是写了些抒发内心真实想法的大白话。”面对记者的疑问,卢吉儒这样解答。
通过交谈得知,今年50岁的卢吉儒从小就接触青海民间曲艺,作为区级的汉族民间小调演唱非遗传承人,他平日里就喜欢在田间地头中唱上两句。城中区文化馆连续十多年在总寨镇举办的曲艺专场大赛中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而且年年都是一等奖的获奖者,按照村民的话说,他早就成为了当地的“明星”。
不过,让这个村子里的“明星”被更多人所知晓则是他成为了城中区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志愿者团队的一员。
“其实文明实践中心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我已经作为志愿者加入文艺队了,每年都会和别的成员一起下乡、进社区演出,和团队成员交流的时候,还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将过去一些老段子进行更新,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卢吉儒说道。
“今年和往年不一般,年夜饭没吃着心不安,期盼着全国都平安……”下午时分,他刚来到村广场中,许多村民便聚集在他的周围,等待着他的精彩表演。当他为此次抗击疫情所创作的快板贤孝《抱团抗疫共患难》刚一开口,便赢得了阵阵掌声。朴实的话语用地道的青海方言唱出,这种接地气的演出方式令村民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随着每年至少十多次的公益演出,卢吉儒前后共创作了20多个作品,也成为了文化志愿者团队中金韵曲艺团队的“金字招牌”。他这种带有泥土气息的演出方式被更多的人认可,终于登上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去年他所创作的作品《老百姓笑了》,作为全省选拔的唯一一个作品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得了优秀奖。”城中区文化馆馆长黄海霞说。
“怪了怪了实话怪了,世道的变化太快了,晒阳洼的老汉不见了,环卫工人把家乡美化了,老百姓心里笑了,我们把党的恩情记下了……”在他的整首作品中,吐露着新时代百姓所享受到的新生活和感受到的点滴变化。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感受,才让他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文明实践工作中来。
“志愿者工作越做越有信心,感觉自己成为了被大家所需要的人,真的是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现在我的老婆孩子也在学习民间曲艺,等后面我们会一起登台演出,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欢乐。”卢吉儒说道。
编辑:刘建柱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