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时间:2018-11-28 21:43:04来源:中国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雄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还在农村;但现阶段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农村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服务供给和人才供给。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文明、提升人民道德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志愿服务下乡,服务于乡村振兴,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方案。未来,如何发展农村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城乡和地区之间均衡发展是志愿服务实现全面化的重要途径。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发展农村志愿服务,中央做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顶层设计,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一、中央部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2018年8月24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在全国12个省(市)的50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不断创新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切实行动。《指导意见》提出,在县、镇、村分层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服务平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和引导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也可以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的组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以及学校、党校(行政学院)的在职人员,志愿者所在单位要创造必要条件支持志愿者开展活动;二是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律师、“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

二、地方实践:志愿服务全方位参与实践中心建设

根据中央安排部署,各地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路径。试点工作以全县域为整体,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实现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的发展。作为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荣成市、胶州市和平阳县迅速行动,结合地方实践,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模式和路径。

(一)威海荣成:注重盘活资源,激活内生动力

第一,将志愿服务纳入信用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是主体。如何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荣成市创新激励措施,注重发挥信用管理的激励作用,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及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信用管理,根据参与次数、时间等赋予个人一定的信用加分。达到一定的信用分值,可享受相应的村民福利待遇、信用基金以及该市推出的“信用贷”“信用医”“信用游”等86项守信激励产品,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荣誉感。

第二,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依托“志愿荣成”网络平台,荣成市搭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采取文明实践“全市一张网”的管理模式,整合全市文明实践资源,组织各部门、单位及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团队,制定各自的服务清单,以“菜单”的形式在平台上公布。同时,制定了“提前申请——审批备案——网上公示——动态发布”的工作流程,每项活动事先都要经平台审批把关,既保证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又实现对全市文明实践活动的统筹调度、集中管理,避免形式化、确保不偏轨。

第三,重点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向基层群众“送餐”的队伍中,志愿服务团队是一支主力军。依托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荣成市组建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人才库,从全市357支注册志愿服务队中重点培植30支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作为市文明实践总队直属志愿服务队,入库专业志愿者430人。组织策划了“新时代·中国梦”“荣成讲堂”“党员传帮带”“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春风化雨·让爱续航”等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不断迈向新台阶。

第四,探索推行“中心+基地”模式。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该市还探索推行“中心+基地”模式,在市、镇、村三级分别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所,并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重点打造了理论宣讲、红色教育、科技科普、文化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教育等6大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文明实践服务,有效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青岛胶州: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城乡统筹差异推进

首先,建立体系,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在全市建设“3+N”工作组织架构,“3”即市级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分中心和村(社区)实践所。在机构设置上,市级实践中心由市委书记兼任主任。试点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主任)分别兼任实践分中心和实践所主任。“N”即全市3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展馆、78处理论宣讲基地、8处主题公园广场、38个文明创建示范点、109所学校等面向群众、联系群众、关系密切的活动场所,根据特点各有侧重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市级层面,打造“1+5”推进平台,“1”即市级实践中心,“5”即文明讲习、文明帮传、文明评学、文明礼教、文明演艺5处基地,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队伍培育和活动策划。在此基础上,整合队伍资源。以“1中心、5基地”为统领,着力打造160余人的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120余人的帮传志愿服务队、110余人的评学志愿服务队、80余人的传统礼仪传承推广志愿服务队、330人的文化演艺志愿服务队,各队伍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重点对全市实践所、实践点提供专业指导、队伍培育和活动孵化。

其次,创新形式,城乡统筹差异推进。坚持以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点。城乡统筹、差异推进,在城区和农村两个不同的突破点,着力推进“六传三做”。分别是传红色基因、传改革精神,做坚定理想信念奔梦人;传尚德风尚、传文明礼仪,做全国文明城市新主人;传传统文化、传新风新俗,做新时代新生活胶州人。在活动载体搭建上,以“讲、评、帮、乐、庆”5种方式为载体,结合胶州实际,构建“2+5”活动模式,即“身边人讲身边事、尚德胶州典型推树、志愿服务实践、文化薪火和文化聚人、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移风易俗和‘做彬彬有礼胶州人’活动”7类活动,其中“身边人讲身边事”和“尚德胶州典型推树”为2项必选项目,其他“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5项活动为自选项目,各实践点和各村(社区)文明实践根据实际,因地置宜,有选择性、针对性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三)温州平阳:以“12345”的思路推进试点工作

“1”就是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一目标。

“2”就是把握两条原则,坚持以文化礼堂为主要阵地,坚持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方式。

“3”就是抓好三个统筹,统筹好村与村之间的资源,统筹好县级部门之间的资源,统筹好市县两级的资源,将资源集聚到基层的实践所、实践站去,实现共建共享。

“4”是完善四项机制,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把政府有什么和群众要什么有效地对接起来,完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真正发挥作用,完善清单推进机制,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逐一抓好落实。

“5”就是建好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五大平台,突出思想引领,突出实践养成,突出以文化人,突出服务惠民,突出以文兴业,切实推动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平阳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建立“3+1”志愿服务体系,同时,还将构建“1+7”服务平台;营建“3+N”长效机制,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干部接单”,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机构上,组建“3+1”工作机构,明确专人分管。

平阳还将以农村文化礼堂这一主阵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县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国学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简约婚礼示范基地、家风家训示范基地,创建“1+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

三、发展建议:精准联接志愿服务与实践中心建设

广大农村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奋斗期,各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志愿队伍建设,通过志愿服务将农村零散的资源与需求进行梳理整合,设计多样化的帮扶项目,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各地的实践探索,志愿服务深入农村,一方面为农村提供了人力支撑,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总而言之,志愿服务深入基层,延伸至农村,助力于乡村振兴,必将形成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中心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筑造“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必须聚焦以下几点:

首先,立足群众需求,加强思想引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把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工作做到农民心坎上。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实践,充分利用盘活现有资源,进一步挖掘、策划、推广地方特色,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志愿服务融入到农民生活、生产中去,让农民在支持、参与志愿服务和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增强自豪感、自觉性、凝聚力。总之,要突出思想引领,真正实现走下去、走进去,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

其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规范。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依托省、市、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组建社科理论、农业科技、健康生活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建立专业人才数据库,通过系统培训、量化考核、星级评定等措施,提升志愿者专业化水平。设置文明实践站(所)专管员,鼓励由乡镇文化站长、村两委成员兼任或退休老党员老教师担任,并探索有关激励政策。

再次,创新志愿联动体制,盘活资源。一方面,打通各类资源的调配使用机制。文明实践中心不是另起炉灶,重点是整合盘活现有资源。需要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标识,建立联席会议部门联动机制,整合现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涉农惠民项目、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各个部门、各种渠道在一个主题下向农村基层聚焦发力,形成倍增效应。另一方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机制。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群众、志愿者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勇于创新。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志愿服务工作与精神文明奖挂钩,制定志愿者激励回馈制度,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实现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总之,各地要积极探索,激发志愿服务活力,释放志愿服务倍增效应,塑造出既立足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又具有农村农民实际特点,并富有现代志愿精神的志愿者队伍,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作者:王忠平 张营)

王忠平,和众泽益创始人、CEO,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张营,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社会学硕士。

编辑:刘建柱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