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禹志愿服务队”:一树“红杜鹃”悄悄开成一大片

 时间:2018-11-13 17:28:43来源:中国新闻网

“天边边那树红杜鹃,默默地开过了多少年;天边边那树红杜鹃,悄悄地开成了一大片……”这是一位词作家为徐本禹和华中农业大学志愿者创作的歌词。

徐本禹,华中农业大学1999级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他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的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以徐本禹名字命名的“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13年来,已累计选派14批共计132名大学生赴贵州、湖北恩施支教扶贫。

山区学校变了样

为民小学是徐本禹在贵州支教的第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最初设在岩洞里,教室用两堵一人多高的墙隔开,一、四年级的黑板用两根棍子搭在岩洞上,再在棍子上搭一块木板。

“如今为民小学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禹志愿服务队”第12批支教生李昂介绍说,“不仅搬进两层楼房,还有多媒体教室、现代化课桌椅。”

这些变化,得益于“本禹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

多年来,“本禹志愿服务队”通过联系爱心企业,有针对性、项目化地改善山区小学办学条件。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本禹希望小学等一批小学相继建成;澡堂、操场、微机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太阳能路灯、热水器、电脑、书包、图书等价值2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的爱心物资,源源不断涌来。

以篮球、足球、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也因为志愿者的到来变得从无到有。

第11批志愿者陈丽在贵州本禹希望小学支教时,发现学校文体活动缺乏。她和志愿者买来广播设备,教200多名学生跳起广播体操;六一儿童节,她组织编排节目,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她挖掘山区孩子能歌善舞的特长,组建了一支舞龙队。

尽管已结束支教回校,但是李昂依然关心着孩子们。近日,他在一场演讲大赛中获得5000元奖金,“我打算把这笔钱捐出去,给孩子们修修门窗,买些学习用品。”

支教内容不断拓展

华中农业大学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本禹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已从单纯支教拓展到关注山区孩子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等方面。

从2014年开始,支教团每年会举办“大手拉小手·笑眼看世界”留守儿童城市体验行活动。至今,共组织300余名学生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贵阳等地。

去年,李昂曾带领一批孩子到武汉。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游玩海洋世界,孩子们兴奋不已。

“之前对孩子们的资助方式偏向于物质帮扶,‘城市行’项目使资助方式由‘解决温饱型’转向‘关注成长型’,更关注心灵成长。”李昂表示。

志愿者赵芸逸等人借力“互联网+”,打造“阡陌学堂”在线课堂。至今,已邀请医生、科学家、留学生、桥梁工程师等80余位社会各行业优秀代表在线授课,内容包括社会知识、音乐、心理辅导、食品安全知识等多个方面。

接力支教仍在继续。第15批支教团成员梁清源,将于明年8月赴贵州支教。今年10月,她组织发起“展信如晤”活动:让大学生与山区孩子通过书信对话,提前了解孩子们的心愿或小烦恼,“希望借此找到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开展有针对性帮扶。”

支教团利用华中农业大学优势,搭建起母校与支教地合作的桥梁,为支教地在旅游资源开发、栽培及深加工、生物产业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本禹精神和研究生支教团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他们根据服务内容组成绿色协会环保宣教服务队、牧医阳光志愿服务队、“爱暖夕阳”志愿服务队等21支特色分队,开展助力脱贫攻坚、资源环境保护、关爱特殊群体等公益活动,服务足迹遍及鄂、黔、滇、闽、冀五省。

编辑:刘建柱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