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合组织峰会临近,连日来,津城社区处处都洋溢着“家里要来贵客”的喜悦。居民自发行动起来,扫地除尘、粉刷装扮、规整庭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精心扮靓家园,迎接八方宾朋。
河北区光复道街林古里社区,楼体外墙刚被统一修缮一新。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正埋头清理绿化带杂物、扶正共享单车、擦拭宣传栏。“贵客登门,里里外外都得亮亮堂堂!”一位志愿者边擦汗边笑着说。“这是天津的大喜事!咱可得把家里收拾好,把精气神拿出来!”社区老人李喜凤握着宣传资料,脸上笑开了花。
“打扫干净”还不够。和平区百年老巷兆丰路胡同的灰墙上,社区画师正用画笔施展“魔法”——“天津之眼”的轮廓在墙上逐渐清晰,“我爱天津”的大红心跃然而出,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点缀其间。老住户周蕊阿姨忍不住停下脚步:“嘿,咱胡同这面墙,现在可真‘潮’!”无独有偶,在和平区承德道28号,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老师正带着四平东道小学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为一面斑驳的老墙调色上彩,绘制环保主题的图案。“能用画笔把社区变美,迎接盛会,太有意义了!”带队老师边指导边感叹。
美好的环境靠保持也靠守护。海河亲水平台沿线,一群志愿者手持垃圾捡拾器和垃圾袋,仔细搜寻草丛、石缝里的烟头、纸屑。“要让客人看到咱海河最美的样子!”一位年轻志愿者边说边将捡起的塑料瓶投入分类垃圾桶。不远处,河北区新开河街南口路菜市场门口,一群大学生“红马甲”化身“车辆整理师”,正快速将摆放杂乱的自行车、电动车分区归置整齐。“这看着多舒心,买菜走路都痛快了。”拎着菜篮子的张阿姨看着瞬间畅通的通道,连连称赞。
喜迎贵客的氛围也延伸到了社区课堂。和平区长春道社区里,孩子们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小手高高举着提问:“见到外国人怎么打招呼?”“公交车上要给他们让座吗?”志愿者蹲下身一一耐心解答,引来阵阵会意的笑声;达文里社区活动室成了欢乐工坊,孩子们聚精会神,在帆布包上描绘心中的天津——绚丽的“天津之眼”、古朴的鼓楼……“我要给客人画个大的世纪钟!”一个小男孩兴奋地说;裕德里社区“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宣传点前,工作人员正拿着垃圾袋示范:“随身带一个,方便又环保……”
社区的活力在奔跑与欢笑中迸发。傍晚的海河畔,和平区大都会社区的亲子公益跑队伍兵分两路:一路奔向鼓楼,一路奔向世纪钟。手牵手地奔跑,沿途“打卡”的欢笑,定格成温馨的城市画卷。“加油!终点见!”家长和孩子们的互相鼓励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在河北区香湾凤苑社区广场,“渤海湾畔明珠亮,海河儿女情意长……”清脆的童声朗诵赢得阵阵掌声;中学生代表崔淼月带来了精心排练的原创舞蹈《折柳·上合》,展示了对盛会的盼望;
天津市道德模范马芳菲用风趣的快板解读文明条例,同样引来满堂喝彩。广场舞、歌咏大赛、书画创作……各类群众文艺活动在海河边、街心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演,处处涌动着东道主的热情。
从楼前屋后的清扫除尘,到墙面上绽放的斑斓画卷;从海河岸边的环境维护,到市场门口的秩序整理;从社区课堂的问答交流,到公益跑道的矫健身影;从文艺舞台的快板声声,到帆布包上的童趣涂鸦……津门百姓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家园装扮一新,将文明融入日常点滴。孩子们“文明有礼天津娃”的朗诵声,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上合之约,有你有我!
编辑:殷鹏晖 审编:益审核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