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润万家,廉运启新程。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老顶坡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为依托,以服务为抓手,将党建与基层治理紧密融合,探索出“廉治+廉盟”的新模式,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石桥铺街道老顶坡社区坐落于石新路主干道东侧,辖区涵盖7个物业小区、1个还建房小区,常住人口1.4万人,汇聚企业1500余家、个体工商户2200余户,是居民生活与汽车商贸服务交织的复合型社区。面对社区治理中“造血功能”不足、居民参与度低等现实难题,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五廉工作法”,即强引廉勇挑重担,涵养清明党风;奏出清廉时代强音,沁润清朗社风;营造崇廉文化氛围,弘扬清新家风;塑优廉服务形象,锤炼清正队伍;建强倡廉干群队伍,合力筑牢顶坡廉盟。将清廉社区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共生共荣,为基层治理注入清新活力。
以“廉”为笔
锚定治理新目标
在社区治理方面,社区始终把“廉”放在首要位置。
首先是构建“网格清廉”体系,深化落实基层网格治理,将清廉社区建设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建立网格14个、微网格94个,建立“1+3+N”网格队伍,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微网格,全力构建“清廉成网、网中有格、人在格中、事在格办”工作格局。其次是建立“清廉积分”管理制度。完善“一事一积分、一年一评价”积分制度,实施积分考评机制,通过“积分制”为纽带,以“小”积分促“大”清廉。
紧扣“党风清明、社风清朗、家风清新、队伍清正”目标,通过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将清廉社区建设延伸至网格末梢、融入居民生活。从深化网格治理到凝聚多方力量,从文化浸润到民生服务,一系列举措让清廉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更吹开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以“治”为基
激活社区新动能
在社区治理中,通过唱响主旋律,传递党的声音。
比如,“顶坡小喇叭”“顶坡小板凳”“顶坡小哥”三支队伍成为传递清廉声音的桥梁。他们以接地气的语言讲述廉政故事,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凝聚共识。与此同时,社区经济发展同步发力,新增新能源汽车4S品牌店3家,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响应机制,奏响经济发展的“协奏曲”与“交响曲”,实现治理与发展的双赢。
文化浸润方面,社区深挖“向上、向善、向美”基因。四季香山小区的清廉文化公园、市场内的“清廉图书角”,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廉洁教育阵地;老照片展、家风家训征集、清廉书画巡展等活动,让崇廉尚洁的文化悄然生根。每月举办的“顶坡邻里节”更以文艺汇演、互助活动等拉近邻里距离,让和谐新风在欢声笑语中传递。
以“民”为本
书写幸福新答卷
社区将清廉建设落脚于民生实事,严把干部廉洁关,推行党员“晒廉”机制,通过“晒学分、比党性”激发队伍活力。吸纳“社区合伙人”组建“顶坡廉盟”,去年前三季度推动解决电梯更换、燃气难题、残疾人家庭帮扶等民生问题20余件,把“民生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成效背后,是党群连心的生动实践。清廉网格服务体系让服务“走新更走心”,资源整合下的“惠邻”队伍形成“困难大家帮、问题大家解”的联动机制。重阳节活动中,区人大代表携手社区为老人送去关怀;四季香山小区停气难题的快速化解,更让居民感慨“办小事,大民生”。
以“实”为要
探索长效治理新路径
老顶坡社区的经验启示,源于对基层治理的深刻洞察。通过“摸清家底”整合资源、“找准短板”精细治理、“凝聚共识”发动群众,社区以党建为纽带,将责任意识转化为共治合力。接地气的活动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看得见的变化中增进认同,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生命力。
清风徐来,“廉花”满园。老顶坡社区以“五廉”为墨,绘就基层治理的和谐画卷,让清廉之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编辑:殷鹏晖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