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岳阳街道松石苑小区电梯自2008年交付使用至今已服役16年,伴随着电梯老化,电梯关人、突然停运、按键失灵等现象越来越频繁,2024年4月初居民提出换梯要求。今年4月1日换梯工程正式开工,第一批的3台新电梯已于4月27日竣工启用。在历时一年多的换梯“接力跑”中,既有让人迷茫的堵点难点,也有灵光乍现,更有相互鼓励下的坚持不懈,在西林塔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居委会、物业、业委会、职能部门、报到党员齐心协力化解换梯难题,为老旧小区换梯提供有效参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凝聚换梯共识
住在低楼层,换梯性价比不高,居民换梯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在西林塔居民区党总支的带领下,以楼道为单位,将184户居民分为8组,挖掘楼道党员、居民骨干组成业主代表三人小组,形成居民区党总支领导下的“户-楼道-居委会”的沟通模式,由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组织三人小组开展政策学习、经验交流,由三人小组第一时间为居民答疑,不能解决的矛盾再反馈居委会。
“大家都是十几年的邻居了,换梯这件事是整个楼道的事,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在职党员金华是“更新电梯三人小组”的一员,也是楼道里的“老邻居”,为了方便沟通,他每天趁邻居们下班在家的时候就到邻居家里去唠唠嗑,分析小区里老人和高层居民换梯的根本需求,和大家把现有的法律法规解释清楚,消除大家的顾虑。
一条政策,一个公式
解决关键难题
小区全体业主的维修资金不能动,每个楼栋公共收益的钱不够用,如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松江区对电梯评估出台补贴政策,小区业委会通过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申领到了15万元的补贴。
换梯推进过程中,松石苑业委会前后召开17次业主代表大会,每一次用的每一分钱,都通过楼栋群跟居民“晒”出用钱明白账。针对居民讨论最激烈的出资对象和出资方式问题,遵循“情理法”的原则,首先在征询时向业主宣传“公共设施共建共担”意识;然后咨询区房管局相关政策,确定了“每户维修资金出资金额=总费用÷总面积×每户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步咨询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责任分属的相关规定,说明业主对于共有设施维修、更新和改造承担费用是法定的。
undefined
实地取经,借鉴案例
提供实操范本
如何规范换梯流程,遇到了“知识盲点”,缺乏技术支撑,找谁来帮忙?岳阳街道依托区房管局、街道管理办、岳阳市场所、街道城建中心、律师团队等专业力量,破解换梯难题。
作为街道职能部门,城建中心在工作中主动向前,围绕“提升工作专业度+全过程人民民主”两个方面,指导西林塔居民区换梯工作稳步推进。筹备期间发挥“天线”作用,组织业委会、物业、部分居民去普陀区中远两湾城实地取经,交流推进工作中关于“底楼居民不愿出资”“大家的事情大家如何商量办”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当今年1月得知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可以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个最新政策后,马上与居民区沟通,搭建了区房管局,市场监管局与居民区面对面沟通的平台。推进期间发挥引擎作用,围绕维修资金使用,提取比例等问题指导居民区做到全过程透明;针对“电梯品牌选择”居民分歧很大的问题,邀请相对集中的三家品牌现场推荐,投票选举产生;针对“低楼层住户要不要出资”问题,借鉴2022年11月2日湖北襄阳的具体案例,召开换梯8个楼道的低楼层住户和“三人”小组面对面宣传《物业管理条例》、维修资金分摊办法、财政资金补贴使用办法以及低楼层住户出资的必要性。
一张清单、一支巡逻队
保障工程实施
施工期间如何加强安全保障?如何为上楼居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在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物业保障在前,党员巡视反馈在后,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茸威物业公司党支部为了保障好施工平稳过渡,以“居民所需、我们所能”为目标,形成了“开工七件事”清单。设施设备方面,清理楼道内杂物以及屋顶消防通道,方便换梯期间的居民出行;加装3个楼道爱心休憩凳,让居民区上楼累了能歇歇脚。环境整洁方面,加强施工期间的楼道保洁,帮助住户把生活垃圾带下楼;新增127盏声控照明灯,缓解施工期间楼道采光变差的问题。生活服务方面,推出“跑腿”业务,安排工作人员在每天中午11-12点的外卖高峰期,帮居民把外卖、快递送上楼。沟通反馈方面,走访了换梯楼道居民,并掌握特殊居民信息;公布了物业经理的电话和微信,畅通问题反馈渠道。
3月底工程开工前,西林塔居民区党总支发布了电梯更新施工期间负责安全巡逻的“幸福‘梯’升志愿巡逻队”岗位,居民区“第二书记”徐叶美等报到党员带头认领。每天电梯公司施工结束后的18:30-19:30是志愿队两人一组现场巡逻的时间。业委会全过程征询问得细,物业施工期间的生活保障做得细,巡逻队“挑刺”的地方也很细,“发现施工工具没有收好”“收工后的垃圾没有及时处理,影响到居民进出了”“53号楼的防护布没有遮挡好”巡逻队员们实时和施工方反馈联系,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编辑:殷鹏晖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