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培养了一批“全科”专业的临床医师,但无论从量方面还是从质的方面,对于医疗卫生“强基”需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徐丛剑建议,在整个临床医学教育层面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爱社区、重社区、深入社区”的医学生社区临床实践体系,形成临床医学教育与基层卫生需求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他提出,可以在医学教育的1—2年级开设类似《社区医学导论》等必修课,包含家庭医生制度、公共卫生政策等模块;3-4年级安排一定时间开展社区服务,每位学生对接3-5户社区家庭,为社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也可结合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模拟糖尿病管理等典型社区病例;5年级实习时段安排4周左右社区轮转,协助社区医生完成一定例数的家庭签约服务,熟悉社区健康管理、社区临床医学工作流程。“即使医学生毕业后到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工作后,也会因为熟悉社区工作流程而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工作开展。”徐丛剑说。
此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建“校社共建”医学教学示范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他建议,为每10名学生配备1名临床医师以及1名公卫或社区导师,建立导师激励基金,将带教质量与职称评审挂钩。此外,可以在部分社区中心设立教学门诊,开发区域性实践管理平台,配置标准化客观考试站点,实现病例共享、过程监控、学分互认,引导、鼓励、督促医学生扎实地融入社区医学实践。
编辑:殷鹏晖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