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丝带送考志愿者服务团队(资料照片)
“社区注册志愿者712名,占常住人口的14%,志愿者年均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28小时……”在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正阳路街道办秦岭社区,涵盖不同领域的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服务居民的中坚力量,志愿服务成为社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今年3月,秦岭社区又有了一张新名片——“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面向全国“海选”4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一个普通的社区,一跃而成“国”字头先进,这里面得有多少文章和故事?经验与做法?民众参与度与支持度?百姓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带着一连串问题与想法,近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崭新漂亮的社区,想探查其“最美”的来源——
身边充满“正能量”
“唐师傅,我的电动车出了点小问题,麻烦您给我修一下吧。”“好嘞,你放这儿,我看看。”居民口中的唐师傅就是社区孝老爱亲模范唐天玉。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唐天玉带头在社区摆摊设点,利用一技之长为居民免费维修小家电,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社区每年在中考、高考时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送考志愿接送考生”绿丝带活动时,社区“好人”的哥黄新都会热情参与,累计带动志愿者30余人参与其中,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赞誉。
这几年,社区涌现出黄新、唐天玉、李俊花、姜艳菊、姬存信等一批道德模范和“好人”,社区将他们吸引到志愿服务队和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来,使他们成为独挡一面的百姓身边的典范、正能量、领头人,于是,社区有了一个个乐于助人的身边雷锋、有了孝老爱亲的最美家庭……这些人又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投入到美丽社区建设中来。
志愿服务“专业化”
社区吸纳了更多志愿者和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入驻社区的6家社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专业化社会组织为志愿者参与精准志愿服务搭建了广阔平台,提供了技能支撑。
社区借助专业社工机构力量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红袖章志愿服务队、保洁志愿服务队、舞动梦想健身队等8支志愿服务分队,各个服务队结合各自优势,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绿、文化教育、治安巡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服务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搭建社区微信公众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定期发布居民需求和各类志愿服务信息,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与基层居民群众需求的有效衔接和科学化管理,平台已累计发布信息750条。通过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邀请有关专业人士,分别对全部志愿者开展消防安全、保洁绿化、舞蹈、医疗等方面的培训15场次,培训610人次。全面提升了志愿者能力和素质,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特色化志愿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助自治“先行者”
近些年,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重心也回归到居民自治本质,社区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引导社区志愿服务者、社区居民共同开展互助自治服务。
社区设立了志愿服务站、“心理咨询室”等场所,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居民欢迎。吸纳志愿者代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共同商议社区事务,发挥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一系列社区管理服务活动的开展,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社区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各个小家庭、小个体来共同维系。居民互助、自主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十分重要。从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主动的建设者、管理者,提高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都是创建一个幸福和谐社区的关键。能够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社区书记陈军胜说。
文化活动“领跑者”
秦岭社区是出了名的“文化社区”,不论春夏秋冬,秦岭社区的广场上都是热闹非凡,跳广场舞的、打柔力球的、打太极拳的、合唱的、过年义写对联的……各种文化活动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里,既有普通居民,也有社区文化志愿者,他们在社区的支持下,带领社区居民积极投身各种文化志愿活动,锻炼身心。
“每天下午,来广场上跳一跳舞已经成为我雷打不动的习惯,这里的氛围我太喜欢了。”社区居民黄女士幸福地感叹道。
多年来,秦岭社区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场次,参与志愿者625人。社区组建了书画协会、舞蹈队、太极拳协会、演唱队等6支志愿服务文化队,积极发动和引导广大居民参与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充分彰显了志愿者的风采、弘扬了志愿者的精神,扩大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
编辑:徐建华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