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社区要留养老机构用地

 时间:2017-04-10 13:59:02来源:郑州晚报

新建社区要留养老机构用地

——访市政协委员吕剑

——访市政协委员张晓红

市政协委员,郑州市卫生学校基础部主任、高级讲师张晓红比较关注养老问题。她说,目前郑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03万,社区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社区养老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且来源单一、服务设施建设薄弱、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张晓红建议,拓宽社区养老资金渠道,政府增加财政投入,把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作为专项基金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另一方面走社会化道路,以税收优惠、购买服务、人才引进等为杠杆,鼓励社会投资社区老年人服务事业。

大力推进多功能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老年人口密度、自理状况,配设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理型、生活协助型、特殊护理型,以及持续护理型社区养老机构。规划中的新建社区要将社区养老机构用地作为必须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和建设。

加快培训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每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根据实际需要设置2名以上公益性岗位。

作为侨务工作者,我们将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搭建平台,增进交流,为郑州发展多做贡献。市政协委员、市侨联主席吕剑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吕剑表示,随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开放程度更高,侨务工作也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市还没有外国驻郑领事馆,在航空港区已预留外国驻郑领事用地,这也为大开放格局做好准备。

谈到我市外侨的优势,吕剑介绍,随着出国求学、就业人数迅猛增长,新侨民大量增加。“出国之后更爱国,新侨民在外创业回国后,将带回人才、资金、技术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我们要建立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侨务工作新格局,坚持两个并重做好侨务工作。这两个并重即:“国内国外并重”、“老侨新侨并重”。老的归国华侨舍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和待遇,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我们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让他们在郑州安心生活;同时,把很大的精力放在新侨的发展上,借助刚成立的“郑州市侨商会”平台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出台政策鼓励科研成果转化

——访市政协委员郭竞

为市民吃放心餐出份力

——访市政协委员侯五群

“政府工作报告数据科学、翔实,做出的成绩扎扎实实,尤其关注民生发展,且很多都是百姓期盼解决的事情……”昨日,市政协委员、雏鹰农牧集团副董事长侯五群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政府越来越多关注民生,让人心暖。

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热情参加讨论,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的侯五群还提出“发展移动便民服务餐车”的提案,希望能为上班族、学生解决早餐等市民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侯五群说,今明两年,郑州市将全力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具有先进、智能、灵活、卫生等特点的移动便民服务餐车能够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的无证、占道、黑作坊等顽疾。统一形式的配送也可从根源上保证供应到便民餐车上的食品安全卫生。

侯五群建议,有关部门实地考察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建立由政府牵头、企业运作的便民服务餐车点,并解决、协调便民服务餐车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让街头“美味”名副其实,安全可靠。同时,也通过便民服务餐车解决城市低保、4050等人员的就业创业问题,使民生互动,实现多赢。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促进人才发展和成果转化方面理应先行先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市政协委员、市蔬菜研究所党委书记郭竞关注的是如何从政策层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科技成果只有实现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而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政策的保障作用十分重要。”

郭竞说,郑州汇聚了十几家科研院所,应该以技术转移转化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他建议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兼职、离岗创业等方式到企业开展创新和转化工作。“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书面提出离岗创业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可带科研项目和成果离岗创业,在创业孵化期内应保留人事关系。”

“不离岗创业的,兼职也可获得应有报酬。”郭竞还建议,允许科研单位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及相关服务人员给予奖励,允许科技人员在种子企业中持股,明确持股所得分红的分配方式。

编辑:ghb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