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武汉市黄陂区罗家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团结束了本次在罗家岗村进行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本次社会实践中,通过访谈的方式,实践团分别为普通村民、村民代表、传统民居拥有者以及村委会四个层面了解了有关传统民居保护的内容。针对不同层面,询问的问题也不同,从中获得了保护传统民居的重要线索。
实践团在访谈中了解到:首先,对于罗家岗村传统民居的保护,政府只是在提倡并且宣传,但并没有出台一套相关的完整的政策或者制度,在与李菊芳书记会谈中,李菊芳书记曾提到:“政府政策是有下来的,但是拨款还没有下来,就是有说过会拨多少钱到村里。”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罗爷爷的带领下参观传统民居
其次,村民们本身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有心无力,受限于自身能力而无法做到自我保护,正如罗文汎老人所述:“我们村民们不像你们是大学生,没受过什么教育”。
而村民们希望,传统民居的保护可以不要失去建筑本身的特色,在这基础上去还原,并且打造更为完善的旅游业,以此来更好的发展罗家岗村。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还询问了相关生活方面的问题,例如在罗家岗村知名度越来越高,附近也设立了景区的情况下,游客量情况以及对于传统民居保护带来的困扰;如今罗家岗村内的居民数量以及主要生活来源;居民中的年轻人的去向等问题。实践团在实践访谈中展现出的考虑问题的周全性,也彰显了实践团对于传统民居保护的热情与积极性。
实践团后续还将通过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的方式,总结并提出传统民居保护的相关措施与意见,在行为层面与法律制度层面都更好的来完善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例如条例不足以及不清晰、救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其中完善的重点首先必然是建议出台完整的可施行政策与法律法规,其次便是对于传统民居发展中招商方面的规制,或是政策上的扶持,方能使传统民居再次获得生机。
当然一切的根本便是尊重传统文化、尊重现实,在此基础上去发展传统民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罗家岗村传统民居能够得到稳定且繁荣的发展。
编辑:蒋泽南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