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19黔行”支教队员和小朋友们一起做课间操。邬雄亮/摄
“大家把自己的梦想写在卡片上,写完之后我们把卡片挂在‘梦想树’上。”清华大学“19黔行”支教队队长唐若瑶正在给遵义正安县格林镇太平村太平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们上课,这节课的名字叫做“清华梦想课”。她和支教队队员希望通过10天支教,在这群山里的孩子心中种下一棵名为“梦想”的树。
一天下午,唐若瑶和许多孩子一起聊天、玩耍。她发现大部分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语没什么概念,也不知道清华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于是她决定给孩子们上一堂“清华梦想课”。在课堂上,她向大家展示清华大学的校园景色图,分享自己在清华大学的日常生活,还讲起自己高考的经历。
当晚,唐若瑶召集支教队队员们一起夜谈,夜谈的主题是“我们应该教孩子们什么”。支教队员达成共识,“我们要为这群孩子引燃梦想的火苗,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梦想,并激励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每个人都写好自己的梦想了吗?写好了就跟着老师一起去挂在‘梦想树’上。”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在卡片上,并挂在学校刚栽的一棵小树上。唐若瑶告诉孩子们那棵树叫做“梦想树”,希望他们能够朝着各自的梦想去奋斗。
“我要考上清华大学”“我要去清华大学图书馆”“我要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希望我的家人能够平安”“希望我能一直开心快乐”……这些挂在“梦想树”上的卡片,写满了孩子们单纯的梦想。“我很自豪,我们能为太平小学留下这一棵‘梦想树’,也希望这些梦想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唐若瑶说。
因为要去实习单位报到,唐若瑶不得不提前返回北京,孩子们为她唱起了《再见》。“我还欠你们两节课,我一定会回来给你们上完。”她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这个作业的提交日期是一年后,明年她还要来支教,这是她跟孩子们的约定。
“10天的短期支教,我认为留下一些实物给那里的孩子们更有意义。”暑假前,唐若瑶在清华大学实践梦想计划申请书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经过两轮审核,“19黔行”支教队都获得了全校A级评定,成为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的立项团队。
“我们做到了,我们留下了一棵‘梦想树’在这里,希望它可以陪伴这里的孩子快乐成长、勇敢追梦。”唐若瑶说。
编辑:孙玮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