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我们一行人一起走访了安徽师范大学扶贫对口帮扶点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在那里,我有着不同与之前的感受。
在三德村的光荣小学,一些孩子没有鞋子穿,光着脚,腿上都是被蚊虫叮咬的痕迹,旧的包还没消下去,新的包又被叮出来。我们到光荣小学时,安徽师大体育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在光荣小学支教且正在进行汇演彩排。他们不愿我们询问孩子们他们的家庭情况,怕我们的问题再一次刺痛他们脆弱而幼小的心灵。文艺汇演彩排时,我们遇见了三德村的第一书记黄德春,也让我第一次走进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和日常,第一次感慨原来扶贫不是表面功夫。
2017年4月的一天,黄德春接到了一个电话,自此,他便与三德村,与扶贫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纸委派,一个决定,一份担当,时任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的黄德春在接受指派任务的第二天,便来到了三德村。
对他来说,扶贫工作与在学校工作,不论是从工作对象,工作计划,工作方式都有所不同,他一直在适应和习惯自己的角色转换。来三德村做基层扶贫干部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
(图为扶贫工作组黄德春一行人与贫困户吴风应一家人的合影)
黄德春的爱人是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泉泉老师,现在在读博士,儿子正在读初中,正是叛逆的时候。在三德村工作的两年多的时间里,黄书记每两周才能回一次家,其中最长的一次连续五个星期没有回去,很多时候没有办法与家人团聚,即使相聚,也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
停在光荣小学门口的电动车是黄书记的交通工具。黄书记告诉我们:“有时我们骑着电动车能跑四十多公里,一直跑到电动车没电。”
从芜湖到宿松,两年多的时间里,黄书记实现了从听不懂到会说宿松方言与村民交谈。那时候我们跟黄书记在光荣小学门口聊天,遇见黄书记的乡亲们都无一例外的与黄书记打招呼、聊家常,与黄德春同在村政府工作的同事更是对黄书记说:“你就是我们三德村人!”
在与黄书记的交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2018年,贫困户吴风应一家人任然住在破败简陋的平房里,那时吴风应夫妻二人都年事已高,身体抱恙,家中孩子在外读书,住的房子的一面墙已经倾斜却无力修缮。看到这种情况,黄德春书记便联系村民吴风应,希望对其房屋进行危房改造,并对其进行两万元的危房改造政府补贴帮助其修整房屋。
然而过了几天,吴风应却打电话告诉黄德春,称其不愿意进行危房改造,黄德春当时就十分疑惑,“村支部努力争取的危房改造补贴为什么不要呢?”在黄德春的追问下,吴风应告诉黄书记:“我算了算,两万元不够家中房子的修葺,我自己还要出资四五千元才能完成,家中孩子还在读书,我和老伴也要吃药,四五千元也还是挤不出来。谢谢政府的好意,房子就不修了,就这样住吧。”听了吴风应的话,黄德春便又重新募捐了两万元的现金资助吴风应修缮房屋,就这样,危房改造成新房的事才有了着落。
后来师大党委书记顾家山也去往吴风应家中探望,顾书记临走时,吴风应一路走走停停目送顾书记到村口才离开。住上了新房子,吴风应也不再愁容满面,去年,孩子毕业,吴风应一家也脱了贫。过年时,吴风应为村支部送上致谢锦旗,锦旗上写着:“共产党仁心施德政,工作组暖意送春风。”
(图为吴风应为工作组送锦旗)
在安师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三德村的贫困儿童还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当时一个男孩的心愿是得到一个篮球,我们把篮球买回来送给他的时候,篮球外面有一层包装膜,他把包装膜撕开之后,在地上拍了拍,之后又把球抱在怀里,用衣服把上面的灰尘擦掉,又重新用包装膜重新把篮球包装起来。 ”黄书记回忆道,“在三德村,扶贫也常有令人感动的故事。”
到三德村,我有不一样的感受,我觉得那是一种温暖的归属感。我们刚到三德村村口的小超市的时候,小超市的老板便跟我们说“你们是安师大的学生啊,我们三德村的第一书记也是安师大的,每年来我们光荣小学支教的同学也都是安师大的,见你们很亲切。”虽然只是在那短短的一天,我看到了干部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的景象。扶贫在我眼中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但在三德村,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扶贫的温暖。
编辑:xzp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