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抓实社工站建设,集成社会服务平台

 时间:2022-12-09 12:12:10来源:大众日报

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青岛市李沧区振华路街道通过统筹辖区内社会工作资源,重点整合了社区治理、养老服务、慈善捐助、儿童成长等领域服务项目和服务队伍,打造形成了振华路街道社工站,不断将基层治理向精准化、精细化方向推进。

自建站以来,街道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社区为主阵地,以落实民生实事为目标,联合辖区内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面向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家庭探访、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抓牢抓实社工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专业为本,为社会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为保障开展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街道为社工站配足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不断夯实社工站工作基础,从而强化了社工站服务功能。

专业理念拓展到位。社工站由青岛市李沧区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立德社工”)承接运营。立德社工发展成熟,专业能力较强,其秉承“扎根社区,为特殊人群的自我提升与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专业综合服务”的理念,以街道社工站为服务平台,开展了心理讲座、志愿服务、老年人关怀等特色服务项目,有效满足了振华路街道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专业人才配置到位。社工站采用“1+2+3”模式保障专业化运营,即“1名站长+2名专职社工+3名社区干部”,1名站长负责社工站的日常综合管理;2名持证专职社工由立德社工派驻,负责社工站的日常运营与服务开展;3名社区干部分别来自振华路街道下辖的3个社区居委会,负责站点与社区间的活动开展、工作对接、资源链接等工作。“1+2+3”模式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方位保障了社工站工作的顺利开展。

专业组织助力到位。社工站社工定期为社会组织主要人员开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培训,同时提供活动策划和实施、组织制度与人员培训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在辖区内原有14个社会组织的基础上,新培育孵化了4个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打造形成了更加开放、集约、共享的社工站服务阵地,为站点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资源为基,为社会服务搭建集成平台

街道社工站通过链接资源的方式,积极引入人力、物力和组织等资源,逐步壮大社工站的工作基础和服务载体,为社会服务搭建起集成平台。

通过社区调研摸清服务需求。专职社工以深入社区一线走访和社区亲子互动形式开启了社工站的自我推广,运用社区微信群、社区公众号和社区宣传栏,广泛链接志愿者、媒体、社区等多种资源,逐步提升了居民对街道社工站的认知度,尤其是社区微信群的使用,为持续深入开展好社工站服务打下了良好群众基础。截至目前,已走访社区居民863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宣传途径,覆盖辖区居民约1.2万人次。

通过链接资源提供多元服务。社工站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链接多方资源,全方位满足多个群体、多种服务对象的多元需求。目前街道社工站已与10余个社会组织、11家企业商户和2个群团组织达成合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宣传、健康保健、安全普法、应急救援训练、心理咨询等多种类服务,惠及辖区居民5700余人次。

通过人力物力支持项目开展。为更好开展服务,街道社工站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使场地、人员、志愿服务等方面资源得到保障。比如:海军航空大学为社工站提供了爱国主题教育师资和学习基地支持,四流中路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工站提供了卫生课程协助和健康保健义务推广,“余辉闪耀”老兵志愿宣讲团为社工站提供了志愿宣讲服务等,多方支持了社工站工作的开展。

品牌为根,为弱势群体开展守护服务

经过前期调研,街道社工站将“助力弱势群体 闪耀阳光振华”确定为特色帮扶项目,结合辖区内3个社区实际,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开展了种类丰富、内容全面、效果显著的特色活动。

推出助残助贫服务。为缓解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生活现状,街道社工站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辖区资源,截至2022年11月,广泛发动志愿者70余人次,针对辖区内残疾人和困难家庭实际需求,点对点走访慰问残疾人累计216人次、困难家庭47户,通过义工上门服务形式帮助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累计122次,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

开展助老敬老活动。街道社工站以社区邻里中心为依托,利用辖区现有资源并广泛吸纳社会服务,通过开展老年人听力筛查、健康知识讲座、老年人太极拳培训、日常生活用品送货上门、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等活动,满足了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生活需求、陪伴需求和学习需求,累计覆盖辖区老年人8000余人次。

丰富未成年人教育。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在未成年子女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实际困难,街道社工站率先以“1+X”形式开展了为期5天的“强国有我—青少年军事夏令营主题活动”。“1”即1个阵地——以海军航空大学为活动阵地,“X”即X场军事相关特色活动,包括海军红色大讲堂、海军模型观摩、队列、军姿、军体拳、海军旗语操作、航母模型拼插、模拟投掷手榴弹等,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

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1_1091166.html

编辑:涂传博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