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传统工艺品+电商” 当扶贫遇上“互联网+”

 时间:2017-08-24 23:23:08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中国公益新闻网重庆8月24日电(通讯员 杨东梅)7月25日,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武隆县浩口乡,参观走访了当地仡佬族、苗族特色文化艺术小学——中兴小学,学习了解到仡佬族民间蜡染、竹画文化,同时为少数民族手工艺术品销售提供了互联网销售新思路。

“太有艺术氛围了”

志愿者们在中兴小学熊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生寝室、古筝房、蜡染坊、钢琴房、竹艺室,感受仡佬族、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刚到学生寝室,志愿者们纷纷感叹道“太有艺术氛围了”;蓝色的天空、连绵的白云以及墙上歪曲的毛笔字,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杰作。参观过学生寝室之后,志愿者们又来到蜡染坊进行感受学习。桌上陈列着蜡染半成品,布面上还留有未洗的蜡油,每一幅作品的线条都经过精心描绘。墙面一幅幅成品更是精彩,色彩不一,图案样式多为仡佬族民族图腾,极富魅力。

“这么精湛的艺术品,怎么不拿去销售?”

据熊老师介绍,浩口乡地理位置偏远,销售路径是最大的难事。大学生志愿者随即向熊老师发出建议:“现在流行互联网销售,浩口乡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较多,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学习手工技术,传承仡佬族民族文化;对留守妇女进行手工艺术品制作培训,再利用“互联网+”模式,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对外进行销售;我们文新学院实践团队愿意免费为浩口乡手工艺术品制作视频广告宣传”。熊老师在听完大学生的建议后表示赞同。随后,大学生志愿者对互联网运作模式与熊老师进行交流和建议,为仡佬族文化的传承和销售提供新的思路。

当扶贫遇上“互联网+”

“传统工艺品+电商”是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延伸。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作用,深入千家万户,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信息的获取,扩大了信息的交换。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所形成的售卖已渗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同理,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打造的手工产业,可以将生产通过精细分工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混料、绘画、蜡染、晾晒、售卖、配送等,通过合理的分配,让每一户都忙起来,用自己的双手获取财富,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在保护传承浩口蜡染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将蜡染手艺进行宣传、推广,提倡将仡佬族、苗族传统手工艺品推向市场,把文化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利用科技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编辑: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