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联榜样说 | 第15期马宁:全心全意育童生

 时间:2020-12-04 09:25:48来源: 安徽青联

青联榜样说

编者按

百年的青春,是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现如今的青春,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五四”,是奋斗的号角;榜样,是青春的华章。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用奋斗之路书写无悔人生。安徽省青联按照全国青联部署,动员各级青联组织,联合多家媒体单位重磅推出《青联榜样说》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各行各业的青年榜样,细数他们负重蝶变的耀眼青春。

人物简介

马宁,男,1988年12月生,2011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系,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任和县历阳镇龙华村大学生村官、党总支副书记。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任太平村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2017年9月通过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分配至和县乌江镇人民政府,现任乌江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兼任和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经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席慕容所言的青春的别离,正如同大学生村官马宁当时的心情。

2012年8月,到村任职后马宁通过走访发现,当地外出打工人口众多,村里留守儿童较多。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学习烦恼,也为外出务工父母解决子女学习的后顾之忧,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2013年6月,马宁联合4名大学生村官组织、开展暑期留守儿童辅导活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和县本地的5名大学生主动与辅导团联系并加入辅导团。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后,辅导活动由最初一对十辅导变为一对二、一对三辅导,缓解了大学生村官的教学压力,提高了整体教学效率。这些非专业的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2014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访中,马宁发现许多家长希望暑期辅导活动能继续开展。经过多方联系,辅导活动在6月中旬开始筹备,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6月30日,暑期辅导活动在龙华小学正式开班,第一堂课由辅导团请到的县交警大队警官为学生及家长开讲公共交通安全课。为了更好地拓展农村孩子们的视野,辅导团除了提供文化课辅导外还开设了书法班、美术班、音乐班及一对一辅导班。7月7日,由和县团委联系的安徽师范大学“全心全益”实践团队来到龙华小学为学生开展了心理仪器测量、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团队中的心理学学生还为重点对象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2015年辅导团与安师大教科院合作,由安师大教科院派遣一支12人的支教队伍来到龙华村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后由本地大学生继续开展14天支教活动。2016年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加入支教团队,新增太平村、共义社区两个辅导点,自此每年暑期由两所高校派遣近50名大学生组成支教团队。安师大教科院、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先后在活动地龙华小学挂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点”。经过多年辅导,“全心全益”辅导内容模式为“课业+心理+兴趣+特色”综合教学。

2019年,受地方邀请,“全心全益”暑期辅导活动在历阳镇龙华小学、太平村留守儿童之家、共义社区留守儿童之家、双严社区留守儿童之家、香泉镇晓山村留守儿童之家五个支教点同时开展支教活动。经团市委联系,安徽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加入支教队伍。安师大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对来辅导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辅导,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学档案。辅导团还对来辅导的贫困户学生进行家访,为部分贫困户家庭筹集资金近2万元。2017年6月,马宁被选举为和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常年活跃在全县志愿者活动的第一线。2017年9月,马宁通过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分配到和县乌江镇工作,但是关心留守儿童的心还在,暑期支教活动仍在继续。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宁联合安师大教科院开展“与抗疫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首次采取线上辅导模式,为抗疫一线家庭子女线上支教超1000小时。2020年暑期,辅导团继续采用线上辅导模式,为和县部分留守儿童支教超3000小时。

在家长的口口相传下,8年来马宁累计招募青年志愿者近600人,辅导农村留守儿童及学龄儿童超千人。

媒体支持单位

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安徽频道、人民数字安徽、安徽青年报、安青网、中国网韵动安徽、安徽生活网、安徽校媒联盟、安徽新媒体集团、万家热线、合肥论坛、合肥日报、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合肥点聚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淮北日报、宿州电视台、滁州市广播电视台、六安交通音乐广播、宣城市广播电视台、安徽启蒙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皖江论坛、黄山市民网络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安徽皖云传媒、中国公益新闻网、公益中国网

本期采编:滁州广播电视台 张岩

编辑:admin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