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陈艳欢,女,33岁,2014年加入丹灶社工行业,成为了一名社工,负责丹灶镇“义路同行”志愿者培训提升计划项目,6年的时间,培育了多支志愿服务队,带领着团队参与镇内的志愿服务,曾获得南海区杰出志愿服务队的称号。陈艳欢个人荣获丹灶镇优秀义工骨干和丹灶镇优秀社工的称号。
“尽我所能,协调好工作再跟您沟通。”陈艳欢是丹灶镇“义路同行”志愿者培训提升计划项目负责人,链接各项社会资源,致力做好社会动员和社会治理工作。她在疫情期间主动担当,链接多名义剪师傅为丹灶近600名一线工作者义剪。在日常工作中培育孵化多个义工讲师,用自己柔性力量,链接多方资源,给予居民最及时帮助和关爱。
充当“缓冲剂”化解难题
疫情暴发初期,丹灶镇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奋战一线,守卫丹灶人民的健康。“头发长得遮住了眼睛,有没有理发师可以修剪一下?”汇集一线工作人员们的需求后,陈艳欢按照上级部门的指引,便寻找丹灶镇内的理发师,筹备一场大型义剪工作。
“你近一个月是否都在丹灶?能否帮忙为一线工作人员义剪?”接到工作任务的陈艳欢,立即寻找朋友圈内长期联系的义剪师傅,近半个月的时间,召集了8个义剪师傅。
随即,她向剪发需求大的部门联系,在该部门的空旷位置,安排好人员座位间隔,再让义剪师傅到场进行义剪。一次性雨衣、消毒剪刀、场所清洁等防控细致工作,陈艳欢提前做好准备,让义剪师傅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做好每一场义剪工作。据统计,该义剪活动共累计服务9个社区、8个部门,义剪人数近600人。
随着疫情发展变化,餐饮行业逐步投入复工复产。丹灶镇相关部门与陈艳欢共同组织“丹灶镇小餐饮规范提升巡查服务队”引导餐饮单位做好防疫期间复工复产工作。陈艳欢在义工岗前培训中,对义工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讲解工作技巧和方法后,再分组安排义工到岗开展工作。
期间,义工们出现负面情绪和矛盾,陈艳欢了解后,第一时间充当缓冲剂的作用,与义工进行详细讲解和沟通,缓解其负面情绪,解决其根本问题,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扎实推进每项社会服务
作为丹灶镇“义路同行”志愿者培训提升计划项目负责人,陈艳欢发掘社区居民自身所长,培育成讲师,再送课到各个社区和单位,将讲师个人知识辐射开来,提升居民个人技能,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陈艳欢细致标注好每个讲师的信息,对讲师进行站姿、礼仪、培训等技巧,培训完成颁发结业证书,把讲师的课程做成推文和宣传单等,为单位或村居提供“课程菜单”,链接各项社会资源,明确细节后,安排讲师到社区内开展系列授课。
其中,部分讲师富有探访慰问经验,便总结方法和技巧,到各个村居传授经验,提升村居入户探访的技巧,从而让社区居民更有凝聚力;讲师中还有社区卫生站医生,通过授课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学会养生健康操,提升个人健康素养等。据悉,本周期内义工讲师团开展实践培训23场,服务累计800人次。
“逐一了解每个讲师的特长,所讲课的内容时长等,再跟对接单位进行详细沟通。”陈艳欢说,沟通细节问题最为关键,错漏信息或者看错时间安排,都会导致课程无法顺利开展。鉴于此,她每次链接课程资源,都会心细落实每一分钟,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陈艳欢在每一份工作中,发挥自己所能,落实每一件事情细节,推进每一个项目的顺利开展,以“绣花针”功夫做好社会动员工作,扎实推进每一项社会服务,让居民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和关爱。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