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聚合力 深耕善治谱新篇

 时间:2025-04-11 08:50:23来源:大众网

4月7日,郓城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郓城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一周年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郓城县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郓城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牢固树立“大社会、大治理、大服务”工作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作为,以务实举措、实际行动,聚焦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整体效能,努力开创郓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新兴领域,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强化组织覆盖,夯实基层堡垒。以“两个覆盖”提质增效为目标,实施“链上党建”工程,建立理论武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累计培训党建指导员268人次;创新党组织嵌入模式,推动45名新兴领域人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8名企业出资人发展为党员,10名党员进入企业管理层,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2024年新组建297家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91%,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组建率居全市前列。深化行业改革,打造特色品牌。聚焦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打造“红‘郓’当头+”党建品牌矩阵,培育党建示范基地4家;开展镇街商会“集中覆盖月”行动,实现22个镇街商会实体党组织100%覆盖;同步推进基层治理与风险防范,将非法集资防控纳入村居治理体系,实现平安村居全覆盖,织密基层风险防控网。优化暖心服务,凝聚发展合力。建成“暖‘新’驿站”40余处,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便民服务1.2万余人次;联合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四季送”关爱行动,惠及新就业群体3000余人次;创新打造“万顺叫车司机之家”,配套24小时免费餐厅、充电桩等设施,建立多元纠纷调解中心,化解网约车司机矛盾纠纷87件,切实增强新业态群体归属感。

深耕基层治理,构建善治“郓城模式”

减负增效,激发基层活力。严格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清理村级不规范标牌7000余块;制定镇街权责清单166项;建立“编制周转池”统筹配置编制资源132名;创新“双报到”机制,组织80个机关单位、1400余名党员下沉社区,解决民生问题420件;印发物业领域整治方案,靶向治理物业服务不规范等10类问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多元共治,释放自治效能。深化“多网融合”治理体系,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楼院党小组”四级架构,实现“一网兜底”;推广“小马扎议事会”“圆桌议事会”等协商模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化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解决道路修缮、环境整治等难题210项。惠民联动,擦亮服务品牌。整合烟草、金融、通信等资源,建成“兴菏惠民”服务站点263个,推行“党建+会员单位+惠民服务中心(站、点)+服务项目”“组织联办、党员联管、事务联商,信息共建、技术共建、合作共建”模式,实现联网结片工作,提供惠民服务1.8万人次,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基层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厚植为民情怀,绘就幸福“民生画卷”

畅通民意渠道,凝聚群众智慧。设立县级人民建议直报点10个,线上征集平台同步上线,累计采纳民生建议100余条。建立特邀建议人制度,聘请15名各领域专家参与建议提报、论证及评审,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公交线路优化等民生工程落地。创新志愿品牌,传递温暖力量。打造“菏美·丽郓”志愿服务品牌,培育“爱心粥”“暖阳大篷车”等特色项目,开展助残助学、健康义诊等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3万人次;创新“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支,注册志愿者突破20万人。建强人才队伍,筑牢专业根基。印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文件,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强基工程”,分层开展专业培训3期,覆盖2000余人次,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库,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编辑:涂传博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