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工的我,如何经过“三难三破”制定地方行业标准?

 时间:2020-07-14 14:22:39来源:社工客

2020年的7月1日,我的朋友圈有两个主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年周年,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2020年过去一半,无数的7月你好刷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告别,也乐于去迎接未来。最近是毕业季,我的朋友圈多了很多穿着学位服的身影,回想到毕业的时候我也在古色古香的校园里留影,在对过去怀念追忆的同时,我对社工行业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微信图片_20200714093934

毕业时在母校云南大学东陆园留影

毕业后我在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评估研究部任职,受成都市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工人才服务中心委托,光华社工承制成都市地方标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项目,而我成为了这个项目的联系人。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关注参与标准研制项目的经验,忐忑地接过工作任务,对于项目如何开展心里很是迷茫。在这儿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何为地方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地方标准”是由地方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某一地区范围内统一的标准。通俗来说,地方标准为一定区域里的行业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旨在促进管理,提升行业专业性,也起到一定评估评价的作用。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做地方标准的“三难三破”。

“三难”

难点一:设计有逻辑、可执行的研究方案难。

研究项目做起来,特别像研究生阶段的写论文时期,查文献、看政策是初步工作,但更讲究时效性、目的性,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严谨的研究设计往往是有指引性的蓝图,可以层层推进,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所以我需要学习不同层次的政策,紧跟与研究话题相关的时事,学习相关文件,学习典型案例,与标准起草小组专家充分讨论,力求研究方案更加完善。

微信图片_20200714093939

与专家团队在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调研

难点二:调研开展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

第一,与调研单位建立关系的难易程度有差异。调研涉及到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往往需要有正式的调研函,经过认真拟稿、层层汇报拿到调研函后,调研工作更显得“名正言顺”,调研单位的配合程度也更高。而社会组织或是社区层面,往往可以通过非正式关系开展,灵活性也更高。

第二,有效信息的收集对调研能力的考验。很多时候即使做好了访谈提纲和话题准备,在与人交谈时也会出现控场不力的情况,就会影响到调研结果的有效性,让我不断反思投入成本和自己所做的准备工作。

第三,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开展的影响。如突然爆发的疫情无法实地收集资料,调研单位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导致项目进度延缓。也存在部分单位无法参与调研,只能与资方另做协调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200714093942

第一次独立主持召开课题座谈会

难点三:专业严谨的文书能力带来的挑战。

一是专业文书的撰写有难度。每每想到要出行业地方标准,需要为很多从业人员提供指引,反映服务对象的诉求,我就很有压力,但也很想发挥好倡导和政策影响的作用,让我们的标准是有温度又具有实操性的。这个过程让我更能用批判性的眼光,反思性的思维做事情。

二是行政文书的拟定有困难。项目中涉及多种函件、申请、说明,而且很多还是正式文件,或者需要公开,所以在用词恰当、格式规范上要尤为注意,这也是对我的挑战。

“三破”

有了难题,如何破解来顺利推进地方标准的出台,在项目中后期我有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破解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制定地方标准的过程中,有很多专家的参与,一是标准起草小组本身,有固定的行业专家作为智库,我需要做的是做好专家的联系,向他们反映资方的要求,做好项目进度的把控,与调研单位建立好关系,让他们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为标准制定出谋划策。

二是与项目有联结的专家资源,如征求意见会上的高校专家、实务专家、标准化研究院的老师等,我会充分把握已经建立的关系,虚心向他们请教或者获取更有效的资料。

微信图片_20200714093944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调研更控场

破解二:优势互补,学无止境。

我所在的团队是一个需要随时更新知识、不断思考的团队,大家能够互相支持,同时每个人身上也有不同的工作能力值得我去学习。有的同事雷厉风行,积极性和工作成效都很高;有的同事长期扎根社区,拥有与人快速建立关系的亲和能力和扎实的实务基础;有的同事思维活跃,涉猎广泛,综合能力强;有的同事宣传工作有想法有亮点,协调能力好。

从大家身上我常常会反思在项目中需要加强哪些工作能力,能够让项目推进更顺利。此外,在标准制定上,我学习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参考过外省的标准经验,我还去研读地方标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学习不同文书的写作,从不知标准为何物到考虑标准的实用性,我有了更多的专业责任和使命感。

微信图片_20200714093947

绝佳的学习场合——征求意见会

破解三:知识迁移,融会贯通。

因为在评估研究部,评估工作是我们的很大一项业务,通过项目评估,我看到了不同的社会工作的内容,如社区营造、社区治理、人群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等。

通过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我学习了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的运营和管理。通过项目开发和申请,我对于社会组织的生存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运用有了更多的体会。

当我将这些经历融合时,我会把不同的东西放进地方标准的制定,在标准制定的不同阶段,从草案,征求意见稿到现在的送审稿,乃至以后的报批稿,每看一次文本,我都能从不同的项目中看到可以迁移的东西,希望一次比一次更完善。

结语

还有两个月,我统筹参与的地方标准研制项目就要结束了,两项社工行业地方标准将在成都市范围内发布运用,我觉得地方标准不是一种强制约束,更多的是一种倡导,一种指引,是对社会工作精细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探索。

它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相反通过我们的调研和一步步的丈量,它反映了不同层级、不同视角的声音,它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为我们的行业在不断发展,我们想的是更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也积累一定的经验,对社工行业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未来我还会接触到不同的工作内容,也会出现一次次的难题,但是我会用在地方标准项目上的严谨态度,更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去感受这个行业,破解难题,立住初心。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