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记了两个月的日记,让西长安街街道和平门社区社工邹宁火了。这本在疫情期间“诞生”的日记,记录着邹宁和身边同事一起值守卡口、抗击疫情的点滴。从自己排解焦虑情绪的“阵地”,变成身边同事争相点赞的“网红日记”,邹宁笑称,希望用自己的话语带给大家更多抗疫动力。
翻开这本日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齐。第一篇的日期为5月18日,整篇日记分为两部分。上面是当日的国内疫情简讯,寥寥数语。下面则是大段的工作记述。
这样一本看似“流水账”的日记为什么会火呢?邹宁笑称,自己以前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由于疫情防控过程中要操心的事变多了,脑子里的这根弦也时刻紧绷,情绪有点焦虑。“我就想把每天干的事记下来,第二天看看,心里有数,同时也是对情绪的一种排遣。”邹宁说。
邹宁刚开始记日记的时候,只当做一种个人行为,从来没想过发朋友圈。直到6月11日,他的“文风”起了变化。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正如现在的新冠疫情……我建议你去跑跑步,我们必须去经历、去承受,去坚强地跑下去。”原本的机械记录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正能量的抗疫感悟。放下笔的一刻,邹宁将这段文字编辑到了微信中,纠结片刻,邹宁按下了发送键,这本日记正式“上线”了。
不到半天时间,下方的点赞数和评论数持续增长。等到邹宁忙完手头工作一看,他被同事、居民和家人的鼓励感动了。
“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态度,向所有敢于坚持,不懈努力的人学习”看到一条条评论,邹宁意识到,这本小小的日记原来有这样大的作用。几天后,邹宁写日记的事出现在街道和社区的公众号上,他火了。
“我会写到疫情彻底结束。”邹宁盼着,他能尽早停笔。等到未来再次翻开这本日记,抗疫的点点滴滴仍能铭记在心。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