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群防群治的最前沿。在这场战“疫”中,广大社区工作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了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激励社区工作者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挺身而出、担当作为,一批表现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得到提拔,一些关心关爱防控一线专职社区工作者的举措纷纷出台,比如强制休整、择优任用、实施临时补贴、增发特殊荣誉津贴、加大保险力度、增加体检项目、增加一次疗休养、开展心理疏导、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容错纠错力度、进行评选表彰等。这些务实措施既温暖了一线社工的心,也给全社会树立了重视基层、关心基层的导向。
关爱社区工作者,不仅要体现在“战时”,更要体现在平时;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更要体现在系统的制度安排上。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加强社区治理,关键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需站在社区治理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的高度,来认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待遇上关爱、生活上关怀的理念,建立社区工作者的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保障等政策和制度体系。
需打破社区工作者“上不去”瓶颈。一个年轻人能把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当好,能把一个社区搞好,今后就可能把一个街道搞好,把一个区搞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也是我们从基层一级一级培养干部的地方。要把社区作为一所培养锻炼干部的大学校。坚持面向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乡镇)领导岗位。实施社区“领头雁”工程,加强城乡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加大在社区工作者中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比例,将优秀社区工作者推荐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人选,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
需打破社区工作者“干不好”的瓶颈。建立社会化社区工作者培训、培养机制,依托社区学院、社工学院、社会工作培训基地等平台形成系统性职业技能教育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互补融合的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全科社工”培育制度,强化岗位培训教育,提高其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服务居民能力。
需打破社区工作者“留不住”的瓶颈。要让马儿快些跑,得让马儿吃得饱。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待遇保障体系,建立薪酬动态调整和正常增长机制,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平均工资增长水平不低于城市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水平,不让社区工作者既辛苦又清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和奖惩机制,不让社区工作者既流汗又流泪,着力调动社区工作者扎实工作、干事创业热情。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