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社工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依托完善的培养制度,比如需要明确社工的职业资质、薪酬、职务等提升机制、荣誉激励机制和身份转变渠道等。
姑苏区日前正式出台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工职业化体系建设,到今年底,辖区社工职业资格持证率将达60%以上,全科社工覆盖率将达100%。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社工是基层建设和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全科社工让办事的社工更专业、更有效率。以前各个社区都有类似职能的社工被固定在社会一站式服务大厅,分别处理社保、计生、民政等条线的事务。全科社工代替了原有社工的条线服务模式后,接受居民的各类办事需求,实现一人、一窗口能办所有事项的“一口受理”。同时,剩下的社工被大量“释放”出来,投身到建设“全要素”服务网中,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安全、文化娱乐等需求,让居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培养全科社工可以说是社区服务的“供给端”改革,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从实际效果来看,以前办理业务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在全科社工覆盖的社区,基本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时间缩短了一半多,给群众办事带来了极大便利,特别是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
进一步完善社工职业化体系建设,也有利于社工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个人事业发展。全科社工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依托完善的培养制度,比如需要明确社工的职业资质、薪酬、职务等提升机制、荣誉激励机制和身份转变渠道等。姑苏区前期开展的“领军社工”“深耕社工”的推荐选拔,带动全区1700多名社工参与其中,就是加强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很好举措,值得借鉴参考。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社区建设同样适用于这一规律。作为“互联网+”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基础上的工作新模式,全科社工蕴藏着推动社区服务再上新台阶的“硬核”力量。全科社工全覆盖后,将打通社区服务“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流转”的工作机制,实现优化服务流程,达到节省政府资源,提高服务效能的目的,从而构建起现代、完整、高效、标准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
编辑:甘再松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