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敬老院运营规范下月底实施 设置社工专业岗位

 时间:2019-12-26 21:18:38来源:新快报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民政厅获悉,广东农村敬老院运营领域的省级地方标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营规范》(下称“《规范》”)于近日发布,将于2020年1月3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明确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的总则、建设要求、运营管理、服务管理和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共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提到,区域性供养服务机构应设置社工专业岗位、配备专职社工。

护理型床位应占总床位数的30%以上

《规范》明确,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供养服务机构”)是指为农村特困人员提供住宿、生活照料、膳食、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供养服务机构应履行托底保障的机构职能,优先为半失能以上的农村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并在满足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为社会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当地农村特困人员数量及集中供养需求确定。其中,区域性供养服务机构应辐射2个乡镇以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区域性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应不少于200张床位,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应不少于300张床位。一般性供养服务机构应提供不少于40张床位,新建的一般性供养服务机构应提供不少于60张床位。此外,护理型床位应占机构总床位数的30%以上。

应设置社工专业岗位

《规范》明确,区域性供养服务机构应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配备专职社会工作者,一般性供养服务机构宜配置专职或兼职社会工作者。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总数与服务对象的比例不宜低于1/10,其中,护理工作人员数与入住服务对象比例宜为:与自理服务对象1/10,与半失能服务对象1/6,与失能服务对象1/3。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并应对在岗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在服务管理方面,应对农村特困人员是否具备自主吃饭、穿衣、上下床、如厕、室内行走、洗澡等6项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此外,应规范评估流程和方法,评估活动每年至少一次。

每月至少提供一次实质性上门探望服务

在生活照料服务方面,供养服务机构应对服务对象建立护理个案计划,提供24小时生活照料服务并按计划100%落实生活照料项目及其要求。在居家照护服务方面,应为有需要的且签订协议的分散供养农村特困人员提供居家服务,其中每月至少提供一次实质性上门探望服务。

《规范》还对出入院、环境清洁卫生、洗涤、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精神支持服务、文化休息娱乐、安宁服务等内容予以明确。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