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曾因吸毒“6进宫”,如今考取社工资格以助人

 时间:2018-10-25 09:30:12来源:南方都市报

“恭喜你啊!”2015年9月,37岁的石柱因吸毒被强制戒毒了一年多之后获释放。这是他走出戒毒所之后,戒毒社工跟他说的第一句话,而那已是他六进宫了。后来他进入大超市做面点学徒,一边工作一边当禁毒宣传义工。现在,石柱现在是持证面点师,还考取了助理社工师资格证,成为了广东省首个有吸毒史的社工,并被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聘为正式员工。

 

第六次离开戒毒所,每天打三份工以忘记吸毒

石柱说,从1996年到2014年这18年间他被抓六次,累计失去了10年6个月的自由。石柱表示,前五次戒毒后,“每当我沮丧、情绪失落的时候,就很想来一口。你摆脱了法律的束缚之后,只能靠自己去忍耐。”在第六次被公安机关抓获,送到南山戒毒所的时候,石柱已经不相信有可能戒毒了。但也是那时候,他遇到了禁毒社工。

“我吸了18年的毒,你凭什么能帮助我戒毒呢?”一开始,石柱的内心是拒绝的。但在一年多的强制戒毒期内,社工持续不懈的接触,运用同理心的思考和平等接纳的态度,让石柱感觉到了平等和被信任,于是下定决心,接受社工的服务,去解决毒品的问题。2015年9月出来之后,石柱每天打三份工。“希望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吸毒的问题。”

在朋友的介绍下,石柱进入了一家大型超市做面点学徒。为了充实自己,他找了一份兼职,每天早上5点-7点在家具公司收货;另一份兼职则是早上10点半到下午两点半做披萨。在此期间他还考取了面点师的证书。石柱坦言,不经意时也会想起曾经的“快乐时光”,但当他把心里的纠结反映给社工后,他们主动邀请石柱参与到禁毒宣传工作中。在经历了三年的义工生涯之后,石柱于今年考取了助理社工师资格证,成为了广东省首个有吸毒史,但通过自身努力,获取了社工证的过来人,并被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聘为正式员工。

戒毒成功后把面点经验分享给其他康复人员

细数石柱的经历不难看出,直到今年他才收获了一份通过自己努力争取到的正职工作。在采访期间,大多戒毒康复人员会告诉我们,从戒毒所出来之后即便想找工作,能够找到的无非是朋友介绍和兼职两种门路,而即便能够步入上班的正轨,也难以消除歧视。

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意识到,如果仍仅通过其他企业寻找就业机会,可能没有办法更有效地帮助戒毒康复人员。于是,温馨社工开启了筹划社会企业项目的打算。从最早的设计公司,到装修,再到理发师,这个社工机构经历了多番尝试。或是因为专业技术太高,或是因为朋辈辅导员的兴趣度一般,以上的几项均未能实施完成。

随着戒毒康复人员石柱正式成为禁毒社工之后,他经常前往戒毒所教授戒毒人员制作糕点的手艺。看着戒毒所里的康复人员兴致不错,温馨社发起人房方突然意识到,面包坊或许是个可行的想法。

社工与康复人员共同筹划的面包工坊诞生了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馨生面包工坊”的落地计划也随之产生。该项目是由温馨社工与一群受到过社工帮扶的戒毒康复人士共同筹划的社会企业项目。希望戒毒康复人士一出所便能尽早介入,让他们不再因社会冷落、无就业机会,再次复吸入强制戒毒所,亦或走上贩卖毒品的犯罪道路。“我们的项目可能帮助到的戒毒康复人士并不多,但是我们更希望为他们树立自力更生的形象,提升社会大众对戒毒康复人士的认知和接纳。”

目前,温馨机构已跟两家面包销售企业进行了前期合作意向洽谈,已获得面包制作的有关技术及人员支持。

学香港做法 让“过来人”重获尊重

目前,温馨社工机构已经有30名朋辈辅导员,意味着这批人都可成为“馨生面包坊”的后备军,而这个社企项目当下最缺的就是服务场地。

事实上,为康复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的社企模式,在香港已经存在多年。香港新生精神康复会旗下社企cafe330开业多年,截至2017年底已经开设了4间分店,均位于大学及医院,主要为精神康复者提供就业机会。该社会企业总经理黄素娟曾表示,社企不求赚大钱,只希望能做到自负盈亏。

房方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她表示,“馨生面包坊”计划招收“过来人”(曾吸毒或遭受毒品伤害的,正保持操守且有意愿参与公益服务的戒毒康复人士)为学徒,每个学徒培训计划持续约1年,然后学徒可以选择离开或多花两年时间学习烘焙。每月安排关于自我管理、人际关系及纪律等分享沙龙、讲座,亦提供资金鼓励其学习新课程,希望培养他们的生活纪律及协助他们建立人际关系,即使日后离开面包坊,仍然能在其他岗位工作。

而这批康复者不仅需要经过社工、医生等专业人士的评估,再决定是否安排到社企工作,同时他们会定期进行尿样检测,以确保康复人员处于保持操守的状态。而做面包的过程也将实行全流程监控,让消费者放心。

面临困难 呼吁在落实场地方面得到帮助

房方表示,早在他们联系每人计栏目之前,社工们就已经找了不少场地。原特区内因为租金高昂无法支付,而原特区外的一些租金较低的区域,则遭遇了项目功能重叠的尴尬。目前,温馨社工机构希望通过每人计栏目众筹到一个免费或者低价的场地,能够让“馨生面包坊”项目落地。

门店面积将控制在20平米以内,由社工来担任店长,再聘请2-3位“过来人”担任员工。虽然能够解决的岗位有限,但这里或将成为那些真正想要戒断的康复人员工作的平台,他们不仅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还有可能重获社会的尊重。

心声

深圳市温馨社工服务中心发起人房方:提升公众对戒毒康复人士的认知和接纳

房方带领社工团队服务戒毒康复人员近10年,一直在帮教戒毒人员。但除了心理疏导,就业技能指导,长期看到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碰壁,让她萌生了整合资源的想法。“与其面临找工作过程中的反复性误解,不如自己来尝试创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企业可以看到,戒毒康复人员也可以自力更生,提升社会大众对戒毒康复人士的认知和接纳。”房方表示,希望以社工理念去带给社会新的认识,开放和接纳戒毒康复人士走向新生。因此,她和她的社工团队将这个项目取名为馨生面包工坊,谐音新生。社企尽责,温馨相伴。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