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社工,不仅要有服务他人的热心和爱心,还要具有专业化的能力和职业化的态度。昨天上午,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加入了一批社工,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年龄也各不相同,但都怀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憧憬。为我市社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势必为社会服务项目的推进及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5岁的王璟是10名新进社工之一,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朋友圈看到了社工服务留守儿童的照片,被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以及社工的贴心所打动,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王璟转行当了社工,利用自己的音乐特长,想要为留守儿童带去更多欢乐。
和王璟一样,今年46岁的陶共勤也是大同社工“青葵乐园”留守儿童服务项目的新成员,她从事幼教工作几十年,在组织孩子们做活动等方面,经验相当丰富。
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鹏告诉记者,在政府支持和媒体宣传的作用下,大家对社工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支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怀揣着爱心和激情加入了社工组织。2013年,大同社工服务中心还只有6个人,但现在已经发展到了80人,每一位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培训。
民生工作快速推进 社工队伍迅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随着“三社联动”民生工作在全市的快速推进,“幸福荷塘”等民生行动的统筹建设,以及社工站专业平台的规范管理,我市目前已经发展了32家社工组织,持证社工超过200人。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